一、狼文言文
1、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贪虎视狼贪鼠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
4、《狼 》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5、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1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yī tú mù xíng,wéi láng suǒ bī。dào bàng yǒu yè gēng zhě suǒ yí xíng shì,bēn rù fú yān。láng zì shàn zhōng tàn zhuǎ rù。
7、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名震一时。
8、笨;拙。如:狼犺(亦作“榔槺”,形容物体长大笨重);狼伉(笨重;傲慢)等。
9、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9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10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13)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11、缀行(zhuì)大窘(jiǒng)倚(yǐ)
12、(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13、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14、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15、11)驰:放松,这里指卸下。
16、(12)驰:解除,卸下
17、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18、(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19、其一犬坐于前。其: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久之:时间长了亦毙之:也把狼杀。虚词的用法:(1)之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其”的含义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20、mò niàn láng suǒ yù zhě ròu,bù rú xuán zhū shù ér zǎo qǔ zhī 。suì gōu ròu,qiáo zú guà shù jiān,shì yǐ kōng dàn。láng nǎi zhǐ
二、狼文言文选自哪里
1、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种,几何学。
2、豺狼成性豺狼当道豺狼之吻鬼哭狼嚎虎狼之势狼狈不堪
3、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
4、白话释义: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5、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6、(3)投以骨:即“以骨投(之)”,状语后置,把骨头投给狼。
7、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8、结构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描写屠夫机智:1屠夫用肉掉开狼的注意.(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2屠夫将背靠在草堆上,可以正面御敌,防止身后偷袭.(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3当狼假寐时,不放松警惕,并会把握时机,上前杀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10、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11、《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12、我能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3、(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1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19)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20)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22)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23)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26)以诱敌。
15、秦国之俗贪狼。——《淮南子·要略》
16、窘:无路可走的境地。这里指危险。
17、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结构紧凑,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交代得都很清楚。随着情节的展开,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与屠户对狼的态度的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18、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
19、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20、回想起的,很多都是那些精怪鬼神的故事。
三、狼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tú guī。mèi shuǎng wǎng qǔ ròu ,yáo wàng shù shàng xuán jù wù,shì rén yì sǐ zhuàng。dà hài。qūn xún jìn shì,zé sǐ láng yě。
2、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
3、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4、这样四个段落写出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5、《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6、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这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7、情节曲折,内容丰富。
8、jí lì chuī yí shí,jué láng bù shèn dòng,fāng fù yǐ dài。chū shì,zé láng zhàng rú niú,gǔ zhí bù néng qū,kǒu zhāng bù dé hé,suì fù zhī yǐ guī。
9、更其(gèng qí)
10、“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11、(3)文章的主题思想在于赞扬屠户面对凶恶的敌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12、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13、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14、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15、白话释义: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6、为家长提供全面的升学咨询,给孩子好的未来
17、其余(qí yú)
18、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19、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0、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四、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七年级上册
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2、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5、投以骨(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
6、写狼的狡猾:一狼假寐,对狼的表情生动描写,体现狼内心狡猾,希望屠夫放松警惕,有助于另一只狼偷袭。些屠夫机智:1屠夫用肉掉开狼的注意。2屠夫将背靠在草堆上,可以正面御敌,防止身后偷袭。3当狼假寐时,不放松警惕,并会把握时机,上前杀狼。
7、请结合课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8、表示揣测、反诘:岂~然乎?。~奈我何?
9、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勉之!
10、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11、22)隧:这里指动词,钻洞的意思。
12、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13、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
1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15、yǎng shǒu xì shěn,jiàn kǒu zhōng hán ròu,gōu cì láng è,rú yú tūn ěr。shí láng gé jià áng,zhí shí yú jīn,tú xiǎo yù yān。
16、文言文《狼》中每个其字的意思分别如下:
17、(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19、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这问题我们了解甚少,~如此,所以更须多方探讨。
20、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五、狼文言文蒲松龄
1、前(1)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2、随着故事的进展,叙述出现了细节和比喻,有了一点描写。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这是因为,这种状态是一个悬念,结局时将有一个解释,这对情节有相当的重要性:屠夫杀了两只狼后才悟出来,原来狼做出心不在焉的样子,是为了麻痹他(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结局使前因获得了解释,读者对情节的意义也有了新的体悟。这种情节因果的有机构成,正是小说的特点。
3、关于狼的成语:
4、一屠(1)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5、nǎi wù qián láng jiǎ mèi,gài yǐ yòu dí。láng yì xiá yǐ,ér qǐng kè liǎng bì,qín shòu zhī biàn zhà。
6、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7、白话释义: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8、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9、清·蒲松龄《狼》的中心句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11、14)径去:径直走开。
12、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13、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1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也”,判断句的标志)
15、白话释义: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16、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划横线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17、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
18、《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19、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狼》。
20、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六、狼文言文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不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以及妥协让步,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够取得成功
2、文言文狼,如果屠夫没把狼杀死,那么狼就会杀死屠夫。如果您觉得正确或者采纳的话,麻烦给我好评哦,谢谢。
3、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4、文章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5、屠惧,投以骨。
6、急;快。如:狼忙(急促;匆忙);狼抢(仓皇的样子);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等。
7、(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8、扫码添加星星老师为好友
9、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5)如故。
10、(19)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11、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fēi tú hù wū néng zuò cǐ móu yě!
13、9)积薪:堆柴。薪,柴。
14、知识拓展:你知道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
15、(17)久之:时间长了。之。时间副词词尾,无意义
16、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
17、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18、25)假寐:原意是不脱衣帽坐着打盹,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假,假装。寐,睡觉。
19、指示代词。虚指:忘~所以。
20、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1、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2、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3、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4、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段,是叙事,描写了整个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第二部分是第五段,是议论,表明作者观点,点明文章的主题。
5、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
6、这篇文章,文风之所以如此干净利落,还有一个原因:全文几乎都是叙述,没有描写,没有抒情。除了后一句是感叹以外,作家的感情没有直接流露。这种白描手法,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但要真正把白描手法讲得让学生有感觉,就得用还原的方法,把那些在作者那里省略的东西补充出来。这就是说,要懂得文章的好处,就得不仅仅满足于欣赏文章已经写出来的,还要把它没有写出来的想象出来。对一个教师来说,光是讲解课文上已经有的东西是不够的,还要养成一种敏感,就是善于把文章中没有写的东西想象出来。
7、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8、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9、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10、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一个其,代词,它(柴堆)的;后一个其,代词,他(屠户)。
11、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1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