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天祥从容就义
1、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京城也有未署名的书信,说某日火烧蓑(suō)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丞相就没有忧虑了。
3、当时大盗刚刚暗杀了左丞相阿合马,命令撤除城苇,迁徙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4、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5、你好作者我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6、一一汉诗十三行·应文沛勇馆长嘱咐,题文天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7、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那些年》
8、因为他们的存在,文天祥才能一往无前地冲锋陷阵;因为他们的存在,文天祥才能如此从容就义;也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今天的我们才能读到那些充满力量的正义呼号。
9、除此之外,还有一人,更值得一讲,他叫张千载,是文天祥的老乡。文天祥身居要职时,曾多次推荐他出来做官,但张千载每次都推辞。然而,在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上的途中,他却悄悄摸上了文天祥的船,并承诺说:“今日丞相赴北,某当偕行。”
10、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1、于是派遣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
12、天祥在燕京共三年,皇上知道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13、图文|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14、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15、——黄永健作品选(147)
16、由此可见,作为儒家学说的坚定信奉者,文天祥可能有两点担忧:一怕自己“无后”,二怕“忠孝难两全”。而他同意弟弟投降,也是一定程度上希望弟弟能为自己“善后”。
17、脱脱等主编《宋史》: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18、(江西省十大名人纪念馆之首)
19、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
20、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收藏它。
二、文天祥从容就义文言文
1、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2、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3、张千载没有食言。到达元大都后,文天祥被移送兵马司监狱。在探知文天祥关押之所后,张千载在附近租了间房子。此后三年中,他通过贿赂侍卫的方式,每日悄悄照顾文天祥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他还将文天祥在狱中写的诗文偷偷带出来,并在民间扩散,其中就包括那首《正气歌》。
4、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
5、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旁观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仕宦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那边是南?那边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住手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6、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7、文天祥就义的消息传到南方后,他旧日在勤王军的部属和朋友悲痛,纷纷设酒祭奠,撰文赋诗,以表悼念之情。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文天祥归葬于故乡富田村东南二十里的鹜湖之原,乡人邓光荐为之作墓志铭。
8、在文天祥看来,个人的生死算得了什么,只有让爱国赤心、民族节操、人间正义长存于宇宙之中,才是重要的,他要使自己的所作所为“赢得千年在,丹心射碧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说到做到,他终于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名垂千古。
9、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10、《文天祥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出版,人物传记
11、由于南宋诸军各自为政,或隔岸观火,或临陈脱逃,让升任兵部侍郎的文天祥尽管弹精竭虑,却仍无法形成对元军的遏制。当他历经艰辛率师抵达临安时,满朝文武早已弃官而逃,文官止剩六人。
12、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的文天祥金身塑像
13、《杭州清官史话》:人民出版社2015出版,本书内容包括:华信捐俸筑塘、白居易清白遗子孙、杜牧为民除弊、范仲淹胸怀天下、苏轼以民为本、张夏以身殉职、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正气凛然、林则徐造福于民等。
14、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重要的人物之《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具影响100人之一。
15、麻辣风趣聊历史丨财经视角说宋朝
16、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1279年,随着崖山海战的失败,宋朝彻底灭亡。
19、他空有爱国之心和忠贞之志,却没有能力挽救国家,所以只能说是个爱国的读书人打仗如果比孙武、吴起、白起、韩信还要厉害的话,他可以带兵打回去,而不是兵败被俘智谋如果比张良、陈平、郭嘉、贾诩还要强的话,他可以辅佐一位新国君重新站起来,而不是搞出什么慷慨就义的故事治理国家如果比管仲、萧何厉害的话,他也可以辅佐另外一位皇室成员再建立一个政权或者什么势力,逐渐发展,重新取得天下,而不是留下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就死了可见他只不过是个爱国的读书人而已。当然,他也算是将领,不过水平一般,大概就是比菜鸟高明一点吧。。。
20、清风拂松柏,清明祭忠魂。继承英烈的英雄精神,就要涵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三、文天祥从容就义读后感
1、次日,文天祥被押赴大都城南柴市。临刑前,他问左右:“哪边是南?”然后朝着故国的方向跪拜,大声呼喊道:“臣报国至此矣!”随后,从容就义。
2、八月,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几百人。天祥的一个儿子和他的母亲都死了。
3、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4、《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齐鲁书社1992出版,本书介绍了文天祥的生平、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5、赵时赏,宋室宗亲,进士出身,擅长谋略。国破家亡之际,他做出了跟文天祥一样的选择——毁家纾难,带领义军与元军殊死作战。在一场战役中,文天祥带领孤军与元兵苦苦周旋,大将一个接一个败退,妻女都被俘虏。就在危急的时刻,赵时赏挺身而出,冒充文天祥,掩护众人撤离。当冒牌身份被拆穿后,赵时赏拒不肯降元,终被杀。
6、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庐陵人。1236年出生于一个富广庶的书香家庭。幼年的文天祥便聪明好学,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他在自己书塾的墙上贴满了格言警句,并和弟弟相互激励,共同探讨切磋,谈古论今。
7、表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忠心为国的高尚品质。元朝政府多次劝降,文天祥都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元朝政府担心文天祥的存在会影响江南民心,于是决定将其杀害。在刑场,文天祥面不改色,拒绝了元朝皇帝给他的后一次求生的机会,只说了一句“我的使命完成了”,便凛然赴死。文天祥死后几十年,朱明代元,人们在文天祥被害的地方建立祠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
8、在杭州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人物演出过自己的喜剧、悲剧与正剧。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悄无声息;有的虽然发出光亮,但渐渐地失去了光泽,陨落在历史深沉的夜空之中……
9、1276年的春天,元军大兵压境,南宋王朝岌岌可危,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使元营谈判,他拒不降元,元军统帅伯颜以宋皇已降为由胁迫他就范,文天祥在敌营里慷慨怒斥:“君降,臣不降!”
10、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文天祥的著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11、●朗读春天第三季启动!一起阅读接力,迎亚运赢春日阅读礼包
12、文天祥将被押出牢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明,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由于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以是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视死如归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
13、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黎贵达暗中阴谋投降,被抓住杀了。
14、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15、但是,我们还想告诉大家:伟大,从来不是一个人铸成的。英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值得被我们铭记的人……
16、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17、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达出不惧生死、从容就义的民族英雄气概。
18、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娱目醒心编》四卷一回:“古人云: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女子而能从容就义,岂非可诵传?”
19、●赠书|或许这就是爱情好的样子
20、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四、文天祥从容就义字词翻译
1、方言与景点(音频)|刘越:灵秀丫山,度假天堂(江西赣州大余话)
2、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3、从1274年起兵抗元,到1283年从容就义,文天祥生命中的后十年,写满了热血与悲壮,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
4、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5、因篇幅原因未能将所有馆藏一一呈现给读者,如有兴趣欢迎大家前往杭州图书馆中心馆三楼古籍地方文献阅览室查询更多相关文献资源。
6、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
7、自文天祥被俘之后,曾经陪伴在他身边的幕僚,有的望风而逃,有的屈辱投降,有的死于混战。后,七个幕僚中,只剩下了一个,名叫刘荣。
8、文天祥一生有六个女儿两个儿子,战乱当中,有的病死,有的被杀,有的失散,后只剩两个女儿,还都在元朝做了俘虏。在五坡岭被俘前一个月,文天祥写信给弟弟文璧,主动请求他把儿子文陞(shēng)过继给自己。
9、1279年十月初他被元人押解到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劝降者络绎不绝,包括已经投降的南宋君臣、元朝高官,甚至他自己的女儿。但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他在狱中笔耕不辍,以诗明志,那首震彻古今的《正气歌》就这样喷薄而出。
10、十一月,进驻潮阳县。潮州盗贼陈懿、刘兴多次叛附无常,为潮阳人一大祸害。文天祥赶走了陈懿,抓住刘兴,杀了他。
11、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文天祥,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12、作者的提醒,查阅历史资料发现今日是文天祥的祭日,向为民族自由独立的而牺牲的英雄致敬!!!
13、纪念馆早于1992年便正式向游客开放,现在可免费进馆参观,这个大好机会不容错过哦,走进文天祥纪念馆,一起来一场身与心的放松与提升吧!
14、他尽力述说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宽慰的人民;不幸谢太后年迈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欠妥,你们元人行使我朝的叛将、叛臣,攻入我朝的国都,扑灭我朝的国家。
15、至元十九年(1282),福建有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
16、僚属士卒得以从空坑逃脱的人,至此时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都死了,杜浒被抓住,忧愤而死。仅有赵孟溁(yíng)逃脱,张唐、熊桂、吴希奭(shì)、陈子全兵败被活捉,都被处死。张唐,广汉张木式的后裔。
17、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天子只拱手作揖而不膜拜。天子的侍臣强迫他,他仍然坚定地站立著,不被他们所摇动。
18、次年,朝庭奉表降元,陆秀夫,张士杰,文天祥等拥立7岁的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遂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图光复宋室。期间,江南抗元斗争复起,在文天祥的号召下,南至岭南,北至江淮,文天祥召令畅通。可是毕竟寡不敌众,海丰一战,南宋军队被元军各个击破,文天祥及家人皆被俘。
19、走进纪念馆,走过几层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文天祥塑像,在这很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伟人。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是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在抗元斗争中几历凶险,后在五坡岭被俘,压至元大都,被囚禁三年,屡遭威逼利诱,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后在明代时被追谥号“忠烈”。这所纪念馆就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建。
20、至元十九年,文天祥就义于北京。临刑之前,文天祥从容地对吏卒说:“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文天祥遇难之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中发现绝笔遗言,后世将其中的赞文称为《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五、文天祥从容就义文言文翻译
1、1949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思想。因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2、然而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
3、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
4、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
5、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6、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右下“在看”,以示鼓励!写作不易,感谢大家支持!
7、元世祖派人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消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够了。”元世祖又派人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
8、●赠书|你虽平凡,但却闪耀
9、投稿邮箱:jnufyzx@1com
10、至元十九年,文天祥就义于北京。临刑之前,文天祥从容地对吏卒说:“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文天祥遇难之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中发现绝笔遗言,后世将其中的赞文称为《衣带赞》: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1、文天祥(1236年一1283年),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爱国诗人和政治家。1256年,文天祥高中状元,后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元军入侵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予以坚决抵抗,后不幸被俘。囚禁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他在狱中创作很多诗词,其中著名的就是《过零丁洋》一诗。
12、●杭州图书馆财商主题分馆闭馆通知
13、主席手书《过零丁洋》(现藏吉安文天祥纪念馆)
14、我对此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15、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16、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
17、我是文天祥!我也是文天祥!
18、文天祥回答说:“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元世祖就下令他退下。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遵守,应当赐他死刑。”参知政事麦术丁尽力赞成这个讯断,元世祖就批准他们的奏议。
19、●赠书|马家辉《大叔》:人到中年,风华正茂
20、在朝堂上,文天祥提出改革方案,切中时弊,被理宗等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磐石”,随即,在六百多名进士中折冠,被钦定为当年的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状元。
六、文天祥从容就义
1、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入睡,坐待天亮。
2、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
3、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
4、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题文天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