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关于思乡的古诗大全300首(精选文案140句)

一、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2、快步越过/岁月的泥沼/像一首轻快的曲子/来自寂静/归自寂静//不沉思于哲/不冥悟于禅/逸出风月/逸出历史/遁进蓝天的蓝黑夜的黑天空的空/遁进非台的明镜中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5、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6、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彩,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9、韦诗通过写“乡书难寄、秋雁南回”来表达他寄居他乡的悲凉、惆怅和对故乡亲人的牵挂;本诗作者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10、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1、在一个除夕之夜,诗人还羁旅在外,在一个旅馆里,映着寒灯,他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12、一个反题:客舍似家家似寄

13、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14、悬心秋夜月,照关山。

15、古今乡愁主题诗歌在持久、大量的写作过程中,形成了几种历时性的沿续使用的艺术表现模式,如登高思亲,望月思亲,佳节思亲,远望当归,秋风日暮起乡愁等。每一种表现模式的形成,都由我国古代诗论所说的“诗胎”、“诗祖”奠基,作为初始创作的“诗胎”、“诗祖”性质的作品,均能恰切地表现相似情境中的人们共有的行为、心理,所以为后世处于相似境况中的诗人每每加以模仿,在后世诗人持续不断的一次次仿写过程中,一种表现模式渐次凝定。我国古代诗论所说的“诗胎”、“诗祖”,近似于西方文论中的“原型”、“母题”,同一诗胎诗祖即原型母题所孳蘖衍生出的作品,具有基本相同的主题和手法。所谓表现模式,即包括主题和手法两个方面。

16、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定居。//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家室。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17、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18、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19、“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尽的乡愁;“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0、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关于思乡的古诗大全300首

1、《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

3、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王勃的名篇,是他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送别诗.开头两句把秦地的长安遥接蜀地的五津,绘出一幅风烟迷离的壮阔图画,同时寓有离别之意.送客的况味本是令人凄伤的,但诗人用豪健的言语安慰友人,一扫通常送别之作的哀愁之气,显示出大丈夫洒落的胸襟.“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句意,语言更精炼概括,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5、《乡思》是北宋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6、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7、在王维的诗中,这株寒梅,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8、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便很容易体验到异乡感。如余光中的《新大陆之晨》所写,这种以种族和文化龃龉为底蕴的尖锐刺人的异乡感,几乎无处不在,从卧具到早餐到语言到长相到环境,都能引起游子条件反射般的身在异乡的感觉,唤醒并强化游子的种族、文化归属意识。游子们深知“异国无根的一代,/永远没有下一代”,他们甚至从“西瓜”的甜美悟出了“根”的重要:“一个个沉默挺腹的西瓜,/隐藏在丰颐甜美的背后,/竟是那贴向泥土的根蒂;/所以家国的贴切,/实在是甜美的根源”(张错《火传》)。因此他们要求结束这种无根的异乡漂泊,明确表达了企慕的家国的回归意识:“我们需要更完整一点的国,/和更美满安定的家”(张错《沧桑》)。

9、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10、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有《静夜思》托物言志,表现诗人坚韧不拔,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的有《石灰吟》,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看到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你可用古人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读书学习不能光学书本上的知识,还必须亲身实践,因为(读万卷书,行路)

1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12、唐 武则天《唐享昊天乐 .第十二》

1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4、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人日思归》

15、试题答案:《静夜思》《赠汪伦》《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花不畏严寒,保持高洁品质的不屈精神。

16、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

1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8、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客路:旅途。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正:顺风。悬:挂。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将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青山:指北固山。乡书:家信。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三、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1、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2、白话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3、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4、诗中第二句和第四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如何?

5、南宋词人刘克庄的《玉楼春》起句写道:“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这两句词形象而又颇富象征意味地表现了人生在世身不由己的不停出走与奔波,被巨大的异己力量所支配、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人,与家园的疏离,与异乡的亲近。乡愁主题的情感指向是回归家园,这两句词正可视为乡愁主题的一个反题。

6、诗中与“我底妈”、“我底姊”并置的“那人儿”,就是故乡的恋人。潘漠华写于同期的《游子》,与《落花》相似,留在游子“迷漠的记忆里”的,不仅有“父亲干枯的眼睛,/母亲没奈何的空安慰,/兄弟姊妹底对哭”,还有“那人儿底湿遍泪的青衫袖”。余光中的名诗《乡愁》的前三节,亦是血缘亲情和爱情合写。厂民30年代的《采桑女》值得特别关注:

7、《逢入京使》中,表现出诗人豪迈胸襟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9、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10、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一曲不知从何而来的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11、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12、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13、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4、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5、白话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16、古典诗歌中还有不少身在异乡思念妻子儿女的作品,也印证着乡情的实质乃是亲情。《诗经·豳风·东山》中东征三年、急于西归的征人,难捺飞向西方家乡的归心,想象着妻子在家中准备迎接自己归来,回忆着当年新婚的热闹和新娘的漂亮,可知牵系着征人的,正是荒芜家园中的美丽妻子。杜甫的《月夜》思念妻子为主,兼及儿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万首唐人绝句》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也就是妻子,可知此诗乃是诗人在遥远的巴山雨夜里寄赠长安家中妻子的。古代诗歌中有着相当数量的“寄内”、“赠内”之作,均属此种性质。

17、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19、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20、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四、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哪一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

4、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5、思乡不是只存在于古代,即使在现代,思乡也一样成为了多数人的情感主题。学子或外出求学;年轻人或到异地打拼,追逐自己的梦想;父母一辈或为了子女有更好的未来而在外务工……每每感到疲惫,脆弱,情到深处时,无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唯愿在外打拼的人儿们啊,即使风餐露宿,也能被家乡的温暖拥抱着。

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10、读着,读着,深深地读着/您的七十六岁的肖像/那眼角两侧长而细的鱼尾纹/那满头的白雪/流溢着几多的思念和沧桑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黄鹤楼》

12、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喂!再来杯高粱//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传说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听见没有?来一瓶高粱//千金裘在拍卖行的橱窗里挂着/当掉五花马只剩下关节炎/再没有周末在西门町等我/于是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说/来一瓶高粱哪,店小二!

13、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16、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17、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19、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什么

1、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这首诗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诗人用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王安石有“(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诗人在旅途中,他早早的起来赶路,残月挂在天边,村店的野鸡叫了,板桥上弥漫着清霜,都是旅人的足迹。槲叶飘落,枳花绽放,令我想起了家乡,遥想着野鸭大雁,早就挤满了河塘。

6、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7、“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8、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9、季节、风景和风俗中氤氲着丝丝缕缕文化的愁绪。林耀德的《穿着中国的服饰》,通过对早晨从“长堤走过”的一位少女穿着的“中国服饰”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从服饰文化的角度,表现了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感和文化认同心理:

10、此诗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全句说: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11、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12、中秋寄托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月也是古今外诗人常颂之物。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精选关于中秋节诗句大全分享给大家鉴赏。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14、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

15、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诗歌的大意是: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16、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17、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18、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即使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阔大的境界实际上也不失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审美范型。

19、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20、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上册)

六、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1、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2、有人说“相逢”“传语”等词看似轻描淡写,但却蕴含着浓重的情感。你怎样理解?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7、谁的眼睛可看到那江南草长?/谁可看到了清明时节的汴梁?/谁可又看到那长安的月亮?/谁的纤纤素手,能采桑于绿水之阳?//而梧桐在梦寐里枯落。/而凤凰在烈火里涅槃。/而金剑在秋水里沉埋。/而青鸟在寒风里冻残。

8、王湾(约693—约751),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9、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

10、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12、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3、白话文: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14、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15、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16、示例: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船行江中,春风吹拂,船帆高挂,船行平稳而轻快。

17、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19、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20、对生命初产生和终归宿的体悟,已近禅道空无的澄明境界。

1、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2、而把文化乡愁作大量集中表现的,是一批亲身经历了40年代中国大陆的战乱,后来迁往台湾的诗人和一些较年轻的台湾和海外华裔诗人。他们置身于充分西化(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在物质生活乃至诗歌艺术上都已现代化和现代主义了,但在他们的心中,却无法忘怀家国民族的记忆,怀有强烈的“中国情结”。在受到西方异质文化和本土台独势力的刺激时,他们愈加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他们的诗作更是常常把有关家乡的记忆、祖国的历史、民族的文化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以突出、强调自己的文化身份的“新古典主义”的方式,在诗艺上告别“横的移植”,归宗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和灿烂悠久的古典诗歌传统,以此来缓解内心深处“刀搅”般的文化焦虑。

3、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4、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7、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8、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说自己的眼泪都没有干过来描述思乡之情,而“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不加雕琢,信口而成,却寄寓了诗人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9、第二句:夸张。极力渲染出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第四句:反问。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10、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12、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3、在诗中,诗人通过写家书这个场景,来表现思乡之深。洛阳城里起秋风了,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他写下一封家书给捎信的人带回家,想说的话太多了,捎信人要出发时,又赶紧拆开信,又写上几笔,再还给捎信人。寥寥数语,却耐人寻味。

14、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游子对异乡的一切也怀有本能的排拒心理。余光中留学美国时写的《我之固体化》很能说明问题:

15、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6、诗人早行,看着一路的景色,引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17、白话文: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8、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0、从前他们说/你是一株不用着地的/移植的藿草/不再思念故土/贪恋现成的营养和食料//现在他们却说/你是一株不愿着地的/寄居的藿草/只会缅怀昔日的家园/难于认同眼前的窝巢//你的枯槁能为你说什么呢/你委实不想说什么了吧/在这样的气温下/反正离乡背井的这么久/说什么也不好

上一篇上一篇:古诗赠刘景文的意思翻译(精选文案143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