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居易忆江南
1、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2、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3、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4、✦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5、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明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6、10首《忆江南》,诗画醉千年
7、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8、展开全部《杂曲歌辞·忆江南》年代:唐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年代:唐作者:白居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9、yì jiāng nán
10、《忆江南三首》的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
11、这三首小令,明白如话,凡是领略过一点江南景色的人似乎皆能道出一但谁能咏唱得如白居易这么好?江南的景色确实那么的多彩迷人,仿佛一根春草就是一个绿色的梦,一抹寒烟就是一首朦胧的诗;在它的面前,人们似乎只能孩子般地憨憨地道一声:醉了,我醉了!这是一种意会于心的、难以言传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审美感受,要想把它捕捉到诗笺上,很难很难。而白居易仅用三组六句诗,就把深广如海的江南景色浓缩为晶莹的一滴;人们透过这一滴,仿佛体察到江南风物的魂魄、神采、丰姿和情韵,仿佛在一瞬间将“醉眼中的朦胧”化为“朦胧中的清晰”。
12、“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中间两句是说,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美丽的芙蓉。一面品尝美酒,一面欣赏美女双双起舞。“春竹叶”,是对“吴酒一杯”的补充说明。
13、如痴如醉《烟雨江南》笛子与琵琶二重奏
14、(tr.张琼ZhangQiong)
15、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16、www.zgsgxh.com
17、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18、(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19、请登录中国诗歌学会官网
20、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二、白居易忆江南是词还是诗
1、吴晓飞,河北私家车广播副总监。《上班路上》主持人,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
2、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
3、Southernshorefine
4、Inspringriverwaterblueassapphire.
5、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6、《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7、《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8、主编:曾凡华|责编:王爽
9、忆江南白居易翻译如下:
10、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1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开头是说,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到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3、HowcanInotadmire?
14、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15、✦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处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16、这是三首词,三首词是白居易用同一个词调——“望江南”来填写的。“望江南”是唐朝的教坊曲,又名“梦江南”、“江南好”,这个词牌的创制和汉代以来大量吟咏江南的诗歌有关。到了唐朝中期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叫做李德裕,他也用过这个词牌来创作,内容是为了悼念他的亡妾谢秋娘,他还因此将这个词牌改名为“谢秋娘”。只是李德裕的《谢秋娘》词并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白居易才是现存早使用这个词调来填词的文人。因为这三首词都是对江南的回忆,白居易就给这一组词又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忆江南”。
17、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8、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9、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经济水平高的发达地区。
20、《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三、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1、这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2、江南好,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3、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4、开头不说忆苏州而说“忆吴宫”,既为了与下文协韵,更为了唤起读者对于西施这位绝代美人的联想,读到“吴娃双舞醉芙蓉”,这种联想就更加活跃了。这两句,前宾后主,喝酒是为了观舞助兴,着眼点落在“醉芙蓉”似的“吴娃”身上。
5、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在白居易67岁那年的秋天,有一位苏州的老朋友、老下属登门造访。白居易感慨万端啊,许多尘封已久的记忆又被重新翻晒在了阳光之下,尤其是多年前在江南的那一段美好的时光,突然间历历如在昨天一般,又重现在老诗人的眼前。他原来以为,关于江南的一切,在他衰老的记忆当中早就模糊了。可是没有想到,苏州故友的来访让他突然意识了美丽的江南是那么深刻的烙印在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淡漠过。
6、白居易通过对江南如诗如画的描写,问众人展现了一幅江南美景图。让人心之向往,古往今来,唯有柳永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以与之媲美。所以它是写景诗。但作者写景,是为抒情做铺垫。开篇作者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可见这首诗以写景为骨架来表现作者对江南旧时光的怀念。
7、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8、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9、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1、“忆江南”,顾名思义是词人在回忆他曾经去过的江南。其实还没有去江南之前,白居易就说过一句话,他说啊,将来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在苏州或者是杭州任何一个地方做官,那么此生心愿足矣!现在不是有一句话挺流行吗?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诶,白居易的梦想啊还真的实现了。在唐穆宗长庆二年,也就是公元822年的10月1日,51岁的白居易来到了杭州,开启了出守杭州三年的刺史生涯,这就是杭州的行政一把手了。没想到在三年以后,也就是唐敬宗宝历元年3月4号,白居易又调到了苏州,又开启了一年的苏州的生活。他原来只是梦想在苏州、杭州任何一个地方当一届地方官,就此生无憾了,没想到居然连任两个地方的一把手。
12、桂子:桂花。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13、yìjiāngnánbáijūyì忆江南白居易jiāngnánhǎo江南好,fēngjǐngjiùcéngān风景旧曾谙。rìchūjiānghuāhóngshènghuǒ日出江花红胜火,chūnláijiāngshuǐnùrúlán春来江水绿如蓝。néngbúyìjiāngnán能不忆江南?
14、《忆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忆江南》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5、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迟早会再次相逢。
16、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7、néng bú yì jiāng nán?
18、点击绿色图标开始“收听”
19、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20、江南好,(jiāngnánhǎo)
四、白居易忆江南的解释
1、好,下一讲我们会要一起品读北宋词人欧阳修的《朝中措》。欧阳修是一代大儒,可是一代大儒也会有他特别佩服的人,而且这个人啊竟然还欧阳修小很多岁,他会是谁呢?我们下期再会。
2、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3、“能不忆江南?”末句是说,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当作者信马寻春,看见的水都是黄的,花呢,还因春寒料峭尚未开,他触景生情,怎能不追忆江南春景?怎能不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作品简介及赏析《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5、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像火一样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6、FM950《经典诵读》,我们一起来听白居易的《忆江南》,由河北私家车广播副总监吴晓飞为您诵读。
7、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8、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9、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10、落梅如雪,语文教师,挚爱文学,热衷诵读。声达意,音抒怀。轻重缓急读人生酸甜苦辣,抑扬顿挫赋文字月明花开。
11、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2、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4、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5、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6、暮春美的十二首诗词,它的名字叫江南
17、江南好,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18、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9、白居易真是太幸运了!别人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却是理想很骨感,现实很丰满。所以这三首《忆江南》词,第一首就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是泛忆江南,主要是指苏州、杭州以及周边的地区。他说啊,江南那么好的风景都是我曾经熟悉的地方啊。第二首“江南忆,忆是杭州”,单独写秋天的杭州美景。第三首呢,“江南忆,其次忆吴宫。”主要是写苏州的人文风景。
20、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五、白居易忆江南全诗
1、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2、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4、其实晚年的白居易身体状况很不好,尤其是严重的白内障长期困扰着他。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要调节白内障,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眼科手术,风险很小,可是对于唐朝人来说,白内障还是一个很难攻克的医学难题。所以这个时候白居易,再美的风景在他眼中都只是一片模糊。可是呢,在他对江南色彩的记忆当中却仍然是那么的鲜明,像火焰一般盛开的红花,像蓝草一般碧绿晶莹的江水。红和绿这两种色彩的对比早就不再是模糊的眼前实景,而是他记忆当中永远婉鸾妖娆的江南。同样是回忆江南,《忆江南》的第一首词是将焦点聚集在红和绿色彩的对比之上,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的美艳江南。“能不忆江南?”这样的江南,怎么会不让我们念念不忘呢?
5、“何日更重游?”末句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这首诗仅就作者的内心活动而言,已蕴含着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哲理,值得人们深思。
6、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
7、再来看第二首,《忆江南》第二首是专门回忆杭州的美景。“江南忆,忆是杭州。”一开篇,白居易就先声夺人、掷地有声地宣称,我爱、我忘不了的江南城市就是杭州,没有之一。我相信啊,一提到杭州这个城市,无论你是去过还是没去过,都一定是有所了解的。如果你要去杭州旅游的话,你第一个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呢?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是苏堤春晓、是断桥残雪、是柳浪闻莺,还是南屏晚钟?是雷峰塔,还是灵隐寺?杭州的景点实在是太多了,光是西湖十景可能就会让我们目不暇接,几天都看不够。可是一首短短的《忆江南》小令,容量是很有限的,可不能像写游记那样写很多内容进去。
8、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0、“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苏州美的是什么?是人。所以这两句完全是在描绘苏州的人文风景,词人一边品着像春色一样翠绿的竹叶青美酒,一边欣赏着苏州美女像芙蓉花一般醉人的舞姿,这又是视觉、味觉和联想的多重享受啊!
1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中描写日出景色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2、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13、白居易呢,也是北方人,在写《忆江南》的时候呢,他已经定居在洛阳了,所以他在描写江南春天的时候,首先就把回忆定格在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定格在了红和绿的鲜明的色彩对比上。尤其要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首《忆江南》是写在唐文宗的开成三年,也就是公元838年,在这一年白居易已经67岁了。
14、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5、释义: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6、江南的回忆,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17、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18、《忆江南词三首》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9、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chūn lái jiāng shuǐ nù rú lán。
20、“江南忆,忆是杭州。”第二首开头是说,江南的回忆,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第二首紧承前首结句“能不忆江南”,将记忆的镜头移向杭州。
六、白居易忆江南
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两句为名句.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4、《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忆》白居易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5、三首《忆江南》,从第一首红花绿水、色彩鲜明的江南春天,到第二首杭州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独特风景,再到第三首苏州的美酒、美人、美丽的传说。白居易带着我们穿越了时空,从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想象多个方面,全方位来感受江南的魅力。那你是不是也像词人一样沉醉其中,不想醒来呢?白居易就是这样,他沉浸在对江南的回忆当中,不愿意醒来。
6、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7、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8、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天气渐暖,万物复苏,一年当中美的春天到了。在古典的词作当中有许多都是描写春日美景、春日情怀的,从今天开始,我将带你一起去探访春日的美景。第一站啊,我们要去的是江南,看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忆江南的。
9、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10、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11、✦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12、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
13、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4、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
15、《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16、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还是我熟悉的样子。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7、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18、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9、忆江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做的词。
20、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1、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2、“早晚复相逢。”他多么希望那样的温情岁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记忆当中,而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他能够再度相逢。但是有的回忆我们能够在现实当中再现,而对白居易来说,忆江南却永远都只能是回忆了。在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的2月,白居易有一次在苏州骑马出巡的时候,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了伤,那一年白居易55岁。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感到了衰老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所以他先是向朝廷请了一百天的长假。假期休满之后呢,他离开了苏州,而这一别之后,白居易就再也没有踏上过江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