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文言文翻译器拍照扫一扫(精选文案126句)

一、文言文翻译

1、(例9)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2、所谓“奇葩”的文言文翻译,大约是指:译文与作者原旨大相径庭,但字字句句却能自圆其说,让人始料不及,产生“似乎哪里不对,又似乎很有道理”的感受。文言文翻译这个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凡有一个词理解错了,整句话的意思就变了。大家都看到过哪些惊世骇俗的翻译呢?

3、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4、译为:(您)每天吃饭喝水该不会减少吧?(“日、得无”是赋分点。注意套用句式)

5、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

6、(哭了整晚,过了几天,终上吊而死)

7、(1)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8、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适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

9、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10、是高一的一次语文练习题,估计会被语文老师当作错误范本一届又一届地笑话下去吧。

11、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12、隔壁班同学恰好前不久做了《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古文题,不知道哪位同学对写廉颇那句“一饭三遗矢”印象深刻,于是他就把上面那句古文翻译成了:给你三坨粑粑,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

13、⑥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14、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翻译时,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还要注意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妻子”“地方”“指数”等,如:

15、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16、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17、“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作”,故“息”应该不译。

18、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

19、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0、②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

二、文言文翻译器拍照扫一扫

1、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2、《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有一句: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某生误译,XXX说:“这就是我的儿子王佐才。”

4、“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意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5、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在主语“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译时要改语序。

6、④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7、译:“不受时俗限制(影响),向我学习。

8、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9、①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柳宗元《捕蛇者说》)

10、(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11、将“秦”、“汉”两个作主语的朝代名词放到一起。

12、博弈:局戏和围棋。《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朱熹集注:“博,局戏;弈,围棋也。”《汉书·游侠传·陈遵》:“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颜师古注:“博,六博;弈,围碁也。”唐韩愈《郑公神道碑文》:“公与宾客朋游,饮酒必极醉,投壶博弈,穷日夜,若乐而不厌者。”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艺主书计射御,而博弈绘画诸工附之。”有时指赌博。宋苏轼《策别》十七:“出为盗贼,聚为博弈,群饮於市肆,而叫号于郊野。”清戴名世《财神问对》:“聚为博弈,出为盗贼。”这里指前者。

13、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14、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借助词“之”“是”“之为”使宾语前置。此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前置,不译。又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惟命是从”等。

15、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基础,“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强加或误译。而检验自己是否强加了关联词,也必须看你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

16、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17、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也会造成误译。例如:

18、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19、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

20、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文言文翻译在线翻译器

1、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2、是同学翻译的,不是我。

3、翻译: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4、译:燕、赵、韩、魏、齐、楚聚敛收藏的珠宝、珍奇、精品。

5、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6、蔺相如料定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7、(例5)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8、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尤其要注意译出借喻的本体。

9、(解析)句中划横线的词在翻译是均可保留。

10、文言文句子的语气,与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我们看句子的语气,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标点符号,如问号,则处理为疑问语气;二是根据文意,在人物对话中,要留意说话人的心理、个性,以及表达目的等。

11、翻译: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12、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13、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14、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15、例句中引用《列子·汤问》中的典故,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16、有些句子中特殊的部分,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如:

17、译: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罐。

18、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

19、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凶恶起来。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20、翻译: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称赞。

四、文言文翻译转换器app

1、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2、结合语境,把握句意。

3、《费祎别传》上说:在当时国家军务繁多,公务繁琐,费祎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超过常人,每当阅读书牍的时候,只要打眼一看,已经明了其意旨,其速度是常人的几倍,也能够始终不忘。(他)经常在辰时至申时处理政事,期间接待宾客,一起饮食嬉戏,(有时)又加上博戏和下棋(等游戏),常常使宾客们尽欢尽兴,公事也不荒废。董允代替费祎做尚书令,向学费祎的行事风格,十日之中,很多公事被耽误。于是董允慨叹道:“人的才力差别太大了,这不是我所能赶得上他的地方。整日处理政事,还怕忙不过来(来不及处理完公事)呢。”

4、即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如:

5、“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6、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7、分析与对策:“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杜甫”承前省略了。根据语境,是叙写杜甫空怀壮志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境的情状,而这种意思却是靠“终身不用”这个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表达的,考生并没有把这层被动关系译出来。

8、A:“我和夫人在一起,很快就过了一辈子。有时我抱她在怀里,在屋子里一起谈话悟道;有时我心中压着事情,就去外面放浪形骸。”

9、④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10、“十一”是分数,“十分之一”。

11、翻译: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12、②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13、“噫”、“吁”、“嚱”均为表感叹的语气助词,翻译时只要译一个就可以了,故可译为“啊”。

14、译: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15、旦日,沛公从百余骑见项王。

16、商务合作:QQ120156131

17、翻译: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说来,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18、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19、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0、数年以后,我被迫教了某学生语文,同样是这句话他的翻译就变成了:十月份拆除了蓟城,燕王喜欢太子丹,等到燕国大将尽带领他的精兵在东边的辽东防守。

五、文言文翻译在线

1、①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

2、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

3、蜀国,是一个大型犯罪团伙吗??

4、翻译成了:第二天,沛公骑着一百多匹马来见项王。

5、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

6、祎别传曰:于时军国多事,公务烦猥,祎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于人,终亦不忘。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斅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允乃叹曰:“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

7、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8、藩年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9、今天星星就带大家瞅瞅“那些奇葩的文言文翻译”语文老师:为师求你们不要把我送下去见作者了!

10、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

11、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如:

12、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13、换(古今词转换):

14、译: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

15、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16、我班一大神楞是翻译成了:

1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8、误区九:不懂古代文化常识

19、刘兰芝对焦钟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像煎熬一样。”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20、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六、文言文翻译

1、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

2、(解析)这是宾语前置句。划横线部分应按“在安”的语序来翻译。

3、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4、翻译: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张溥作诗和写文章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5、误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你们即使点燃了自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

6、●语文常用成语汇总,高考必备,赶紧收藏!

7、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8、当时我们上课上到《出师表》,老师叫一上课睡觉的同学来翻译这一句:

9、翻译: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10、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11、正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明吗!

12、“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

13、(例10)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司马迁《鸿门宴》)

14、结果有人写了,“奏折从司马光的墓中发出来”。

15、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

16、(2) 原文:微斯人,吾谁与归?

17、原文“简子”和“去远”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字,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

18、(3)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③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0、(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1、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2、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我上学的时候,某同学把“燕王喜”翻译成了“燕王高兴”。语文老师当堂掀桌(#╯‵□′)╯︵┻━┻

3、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董遇谈“三余”勤读

5、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6、“见背”是古人避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死”、“去世”的意思。我们翻译时就应该把它译出来。

上一篇上一篇:湘夫人翻译注释(精选文案116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