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1、“努力吧!将士们。不可出现不威武的情况,宁愿你们保持没有对手的思想。百姓危惧不安,他们向我们叩头求助,额角响得就象山崩一样呀!啊!你们要一心一德建功立业,就能够长久安定人民。”
2、伯丰子的随从从后面上来插话说:“大夫没有听说过齐国和鲁国有许多很有才能的人吗?有的擅长于盖房子,有的檀长于五金皮革制品,有的擅长于弹奏乐器,有的擅长于读书计数,有的擅长于带兵作战,有的擅长于宗庙祭祀活动,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具备了。但却没有宰相,没有能管理和使用他们的人。管理他们的不需要专门的知识,使用他们的人不需要专门的技能,而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只能被管理和使用。你们这些掌握政权的人,都是我们所管理和使用的,你有什么值得傲慢的呢?”邓析没有话可说,示意他的弟子离开。
3、“我在患难的时候告诉你们,要象射箭有箭靶一样,你们不能偏离我。你们不要轻视成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年幼的人。你们各人领导着自己的封地,努力使出你们的力量,听从我一人的谋划。没有远和近的分别,我用刑罚惩处那些坏的,用赏赐表彰那些好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得不好,是我有过有罪。
4、99%的人都活在假象里!只能坐等被收割!(深度)!
5、子列子学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更无是非;从口之所言,更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外内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无不同。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如斯而已。则理无所隐矣。
6、从主人那吸取的教训是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从老人那: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与不对,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
7、舜帝说:“好啊!垂,你掌管百工的官吧!”垂跪拜叩头,让给殳斨和伯与。
8、Wecan’tusepersonalrelationshipsasthecriteriaforjudgingbetweenrightfromwrong,otherwisewrongconclusionsmaybereachedduetoourconjectures.
9、“天天表现出三德,早晚认真努力于家的人,天天庄严地重视六德,辅助政事于国的人,一同接受,普遍任用,使具有九德的人都担任官职,那么在职的官员就都是才德出众的人了。各位官员互相效法,他们都想处理好政务,而且顺从君王,这样,各种工作都会办成。
10、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11、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是故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
12、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13、祖伊反驳说:“唉!您的过失很多,又懒惰懈怠,高高在上,难道还能向上天祈求福命吗?殷商行将灭亡,要指示您的政事,不可不为您的国家努力啊!”
14、(6)并:出现同义复指时,翻译时可以合并。
15、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16、伊尹向王重复告戒说:“呀!上天没有经常的亲人,能敬天的天就亲近;人民没有经常归附的君主,他们归附仁爱的君主;鬼神没有经常的享食,享食于能诚信的人。处在天子的位置很不容易呀!
17、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凪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18、待你那一日亢龙有悔,与我在这云麓宫潜龙勿用共舞太极!
19、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0、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二、文言文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1、富人;富裕的人。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坏:毁坏,损坏。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2、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3、黄帝内经:越活越年轻的秘密!
4、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
5、他说:“我笑我的邻居有个人送他的妻子到别人家,路上见到一个采摘桑叶的妇女,高兴地和她攀谈起来。但回头看看他的妻子,也有人在和她打招呼。我偷笑的就是这件事。”
6、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7、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8、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不江,入于海。
9、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10、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11、使用以上几种方法时,都需将词语的意思代入文中,联系上下文检验是否合情合理,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12、荆山与衡山的南面是荆州:长江、汉水象诸侯朝见天子一样奔向海洋,洞庭湖的水系大定了,沱水、潜水疏通以后,云梦泽一带可以耕作了。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这里的田是第八等,赋是第三等。这里的贡物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犀皮和金、银、铜,椿树、柘树、桧树、柏树,粗磨石、细磨石、造箭镞的石头、丹砂和细长的竹子、楛木。三个诸侯国进贡他们的名产,包裹好了的杨梅、菁茅,装在筐子里的彩色丝绸和一串串的珍珠。九江进贡大龟。这些贡品从长江、沱水、潜水、汉水到达汉水上游,改走陆路到洛水,再到南河。
13、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
14、在甲子日的黎明时刻,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于是誓师。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白色旄牛尾指挥,说:“远劳了,西方的人们!”
15、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16、①调整前置宾语、后置宾语、后置介宾短语的语序等。
17、今予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
18、信仰是学道的根基,敬重是修德的根本,根基深厚则学道自然日有长进,根本牢固则品德自然日渐高尚。然而和氏璧虽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卞和却因为献它给楚王而被砍去双脚;伍子胥的谏言具有保卫国家的作用,吴王却逼他自杀。和氏璧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具体事物,而楚王却糊糊涂涂看不到它的贵重;伍子胥讲的道理、事情明明白白,而吴王却糊糊涂涂听不出其中的价值;更何况至高无上的大道已经超越了具体事物的范畴,那些真性被欲望所遮蔽的人们,能够一听见无声无息的大道就产生信仰,一听到无形无象的大道而不产生怀疑吗?如果有人听到了坐忘这一方法,相信这是修道的关键,对它敬重、信仰,决心修炼毫不怀疑,再加上勤奋实践,那么他肯定能够得道。
19、强盗追上去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君子不因为养身的财物而损害了身体。”
20、荆山、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瀍水和涧水都已流入洛水,又流入黄河,荥波泽已经停聚了大量的积水。疏通了菏泽,并在孟猪泽筑起了堤防。这里的土是柔软的壤土,低地的土是肥沃的黑色硬土。这里的田是第四等,赋税是第二等,杂出第一等。这里的贡物是漆、麻、细葛、纻麻,用篚装的绸和细绵,又进贡治玉磬的石头。进贡的船只从洛水到达黄河。
三、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注释,智 意思
1、(5)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2、疏通黑水到三危山,流入南海。
3、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
4、皋陶说:“我并不懂得什么,我想赞扬佐助帝德啊!”
5、舜帝说:“好啊!益,你担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头,让给朱虎和熊罴。
6、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7、师微功夫馆台湾行——首届海峡两岸道文化交流会
8、查考往事。皋陶说:“诚实地履行那些德行,就会决策英明,群臣同心协力。”
9、强盗说:“唉!真是贤明啊!”
10、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11、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打仗。爱好学问的用仁义学术去劝齐侯,齐侯接纳了他,用他做各位公子的老师。爱好打仗的到了楚国,用作战方法去劝楚王,楚王很高兴,用他做军正的官。俸禄使全家富裕起来,爵位使亲人荣耀起来。
12、“先王因此勉力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匹配上帝。现在我王继续享有好的基业,希望看到这一点呀!
13、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14、“现在我命令你们同心同德,不要传播谣言来败坏自己,恐怕有人会使你们的身子不正,使你们心地歪邪。我向上天劝说延续你们的生命,我哪里是要虐待你们啊,我是要帮助你们、养育你们众人。
15、禹说:“啊!舜帝。你要诚实地对待你的在位的大臣。”
16、舜帝说:“好啦,还是你去吧!”
17、子列子曰:“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用无言为言亦言,无知为知亦知。无言与不言,无知与不知,亦言亦知。亦无所不言,亦无所不知;亦无所言,亦无所知。如斯而已。汝奚妄骇哉?”
18、(例)素悍勇而轻齐轻:轻视,看轻(形容词作动词)
19、有的人身居富贵,有的人博学经史,他们口头上主张仁慈俭朴,行为上却贪婪残忍,他们能言善辩足以文饰自己的过失,有权有势足以威胁他人,事情办好了就归功于自己的名下,出现错误了肯定会去怪罪别人。这种毛病为严重,即使去学道也不会有什么益处。他们之所以如此,就因为他们太自以为是了。
20、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迎接嗣王太甲回到亳都,作书告王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理四方。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啊!”
四、智子疑邻翻译及注释
1、智子疑邻(韩非子)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暮:晚上。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果:果然。亡:丢失。
2、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
3、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长旧有位人。
4、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
5、“治和乱在于众官。官职不可授予亲近,当授予能者;爵位不可赐给坏人,当赐给贤人。考虑妥善而后行动,行动又当适合时机。夸自己美好,就会失掉美好,夸自己能干,就会失去成功。做事情,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不要开宠幸的途径而受侮辱;不要以改过为耻而形成大非。这样思考所担任的事,政事就不会杂乱。
6、夫道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通生无匮,谓之道。至圣得之于古,妙法传之于今。循名究理,全然有实。上士纯信,克己勤行,虚心谷神,唯道来集。
7、降监殷民,用乂仇敛,召敌仇不怠。罪合于多瘠罔诏。
8、从岷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另外分出一条支流称为沱江;又向东到达澧水;经过洞庭湖,到达东陵;再向东斜行向北,与淮河会合;向东称为中江,流进大海。
9、我家里有三间茅草屋,南面种着竹子,夏天新竹刚刚开花,绿色的阳光照进来,在里面放一个小床,凉爽舒适.秋天冬天,取围着的屏风的骨子,端掉两个头,横着放当作窗棂,用薄的洁白的纸糊上,风和太阳暖,冻着的苍蝇碰到纸上,冬冬的作小鼓的声音.这时候一片零乱的竹子影子,难道不是天然的图画吗?凡是我画竹子,没有老师的教授,大多数是从纸窗户白墙壁太阳光月亮影中得到的.
10、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11、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12、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颺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13、九方皋回答道:“母马,黄色的。”
14、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
15、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16、儒家经典读本四书五经之五经之一《尚书》:儒家经典之又称《书》或《书经》。“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17、“我们的武力要发扬,要攻到商国的疆土上,捉到那些残暴之徒;我们的付伐要进行,这个事业比成汤的还辉煌呀!
18、学会感恩,人生一定一帆风顺!
19、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20、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五、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阅读理解视频
1、地址:兴平市初级中学对面体乐南巷内200米
2、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3、禹问:“什么叫九德呢?”
4、施氏说:“凡是适合时宜的人便昌盛,违背时宜的人便灭亡。你们的道理与我们相同,而结果却与我们不同,是违背时宜的缘故,不是行为的错误。而且天下的道理没有长久是对的,事情没有长久是错的。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抛弃;今天所抛弃的方法,以后有可能使用。这种用与不用,没有一定的是非。抓住机会,适应时宜,处理事情不用固定的方法,这要依靠智慧。如果智慧不够,即使博学像孔丘,计谋如吕尚,到什么地方而不穷困呢?”
5、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6、正月初一日,禹在尧庙里接受了摄政的委命,率领百官行礼,像当年舜受命摄政时一样。然后,舜对禹说道:“禹!跟你商量一下,现时只有三苗不遵从我们的教令了,你去征伐他们。”禹于是大会各邦群后及其率领的人众,宣誓于众道:“整齐众多的勇士们!都来听我的命令:这无知盲动的三苗,执迷不悟,傲慢自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致使君子被遗弃在野,而小人却窃居高位,把人民抛弃不顾,因此,上天降灾于他们。我今天是用你们群后众士之力,奉天命去罚他们的罪。你们还须齐心合力,才能成就功勋。”
7、舜帝说:“皋陶,外族侵扰我们中国,抢劫杀人,造成外患内乱。你作狱官之长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种用法分别在野外、市、朝三处执行。五种流放各有处所,分别住在三个远近不同的地方。要明察案情,处理公允!”
8、仲丁迁于嚣,作《仲丁》。
9、永远不要放弃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10、“你们众人,要思考我告诫的话:从今以后,各人认真地做好你们的事情,加速你们的布置,闭上你们的口,不许乱说。否则,惩罚到你们身上,后悔也可不能啊!”
11、“现在我打算率领你们迁移,使国家安定。你们不体谅我内心的困苦,你们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顺,很想用些不正确的话来动摇我。你们自己搞得走投无路,自寻烦恼,譬如坐在船上,你们不渡过去,这将会把事情搞坏。你们诚心不合作,那就只有一起沉下去。不能协同一致,只是自己怨怒,又有什么好处呢?你们不作长久打算,不想想灾害,你们普遍安于忧患。这样下去,将会有今天而没有明天了,你们怎么能生活在这个地面上呢?
12、关尹喜说:“自己内心无所偏执,外界的事理就自然显明。它动如流水,静如明镜,回应着一切如同回音。所以说道是顺从事物的。只有物违背了道,道却从不违背物。善于体悟道的人,也不用耳朵,也不用眼睛,也不用力气,也不用心智。想要体悟道而又用视觉、听力、形躯、心智去追求它,是不恰当的。看见它在前方,倏忽间它又在后面;它发生作用时充盈四方,不起作用时又不知去向何处。也不是有心求道的人所能够疏远,也不是无心求道的人所能够亲近。唯有虚静默然地体察本性的人才能够得到它。通理而无情,能干而无为,这才是真正的智识真正的能干。从无知出发,如何还能动情?从无能出发,如何还能作为?那聚集的土块,堆积的灰尘,虽然无所作为,却并非是至道的体现。”
13、众人提议说:“在下面有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
14、“大王不近声色,不聚货财;德盛的人用官职劝勉他,功大的人用奖赏劝勉他;用人之言像自己说的一样,改正过错毫不吝惜;能宽能仁,昭信于万民。从前葛伯跟馈食的人为仇,我们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大王东征则西夷怨恨,南征则北狄怨恨。他们说:怎么独独把我们百姓摆在后面?我军过往的人民,室家互相庆贺。他们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君主来临,我们就会复活了!天下人民爱戴我们商家,已经很久了啊!
15、绥服以外五百里是要服。三百里的,要和平相处;二百里的,要遵守王法。
16、宋国有个富人,天上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17、盘庚说:“你们要听清楚我的话,不要忽视我的命令!啊!从前我们的先王,没有谁不想顺承和安定人民。君王清楚大臣也明白,因此没有被天灾所惩罚。从前上天盛降大灾,先王不安于自己所作的都邑,考察臣民的利益而迁徙。你们为什么不想想我们先王的这些传闻呢?我顺从你们喜欢安乐和稳定的心愿,反对你们有灾难而陷入刑罚。我若呼吁你们安居在这个新都,也是关心你们的祸灾,并且远遵先王的意愿吗?
18、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19、所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著。故经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若执心住空,还是有所,非谓无所。凡住有所,则自令人心劳气发,既不合理,又反成疾。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轻爽。以此为验,则邪正可知。
20、尧帝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
六、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1、汤王在战胜夏桀后回来,到了亳邑,大告万方诸侯。汤王说:“啊!你们万方众长,明白听从我的教导。伟大的上帝,降善于下界人民。顺从人民的常性,能使他们安于教导的就是君主。夏王灭弃道德滥用威刑,向你们万方百姓施行虐政。你们万方百姓遭受他的残害,痛苦不堪,普遍向上下神祇申诉无罪。天道福佑善人惩罚坏人,降灾于夏国,以显露他的罪过;所以我小子奉行天命明法,不敢宽宥。敢用黑色牡牛向天神后土祷告,请求惩治夏桀,就邀请了大圣伊尹与我共同努力,为你们众长请求保全生命。
2、武王说:“啊!我的友邦大君和我的治事大臣、众士们,请清楚地听取我的誓言。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中的灵秀。真聪明的人就作大君,大君作人民的父母。现在商王纣不尊敬上天,降祸灾给下民。他嗜酒贪色,敢于施行暴虐,用灭族的严刑惩罚人,凭世袭的方法任用人。宫室呀,台榭呀,陂池呀,奢侈的衣服呀,他用这些东西来残害你们万姓人民。他烧杀忠良,解剖孕妇。皇天动了怒,命令我的文考文王严肃进行上天的惩罚,可惜大功没有完成。从前我小子姬发和你们友邦大君到商邦考察政治,看到了商纣没有悔改的心,他竟然傲慢不恭,不祭祀上帝神祗,遗弃他的祖先宗庙而不祭祀。牺牲和粢盛等祭物,也被凶恶盗窃的人吃尽了。他却说:‘我有人民有天命!’不改变他侮慢的心意。
3、王这样说:“来吧,你们各位,我要告诉你们,开导你们。可克制你们的私心,不要傲求安。从前我们的先王,也只是谋求任用旧臣共同管理政事。施行先王的教令,他们不隐瞒教的旨意,先王因此敬重他们。他们没有错误的言论,百姓们因此也大变了。现在你们拒绝我的意,自以为是,起来申说危害虚浮的言论,我不知道你们争辩的意图。
4、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5、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
6、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由生而生,故虽终而不亡,常也。由生而亡,不幸也。有所由而常死者,亦道也。由死而死,故虽未终而自亡者,亦常也。由死而生,幸也。故无用而生谓之道,用道得终谓之常;有所用而死者亦谓之道,用道而得死者亦谓之常。
7、嗣王拜跪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不会责备自己;还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8、列子说:“领会真意的人无须言说,什么都知道的人也无须言说。以无言为言也是一种言,以无知为知也是一种知。应当以无言为不言,以无知为不知。这样,也说了,也知了,也是无所不说,也是无所不知,也是什么都没有说,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像这样就行了,你们为什么要胡乱惊讶呢?”
9、“并不是我自己放弃了任用旧人的美德,而是你们包藏好意而不施给我。我对当前形势象看火一样地清楚,我如果又不善于谋划和行动,那就错了。好象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好象农民从事田间劳动,只有努力耕种,才会大有收成。你们能克制私心,把实际的好处施给百姓,以至于亲戚朋友,于是才敢扬言你们有积德。如果你们不怕远近会出现大灾害,象懒惰的农民一样自求安逸,不努力操劳,不从事田间劳动,就会没有黍稷。
10、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布衣服外出,天下雨了,脱下了白布衣服,换上了黑布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迎上去汪汪叫。杨布很恼火,准备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了。你也是一样。如果让你的狗白颜色出去,黑颜色回来,你难道不奇怪吗?”
11、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欣迷幻境之中,唯言实是;甘宴有为之内,谁悟虚非?心识颠痴,良由所托之地。且卜邻而居,犹从改操;择交而友,尚能致益。况身离生死之境,心居至道之中,安不舍彼乎?能不得此乎?
12、向别人提意见的时候,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不对,还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分析一下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思考一下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从而避免被误会,也避免好心办坏事。
13、一个人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没本事肯定不会成功,有本事也需要一定的机遇才能有所成就。
14、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15、有一个从楚国来的人,问列子说:“先生与南郭子为什么互相敌视?”
16、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是,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
17、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18、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