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乡诗大全
1、D.这首词写词人与恋人分别之后,旧地重游而引起的怅惘之情。整首词于排偶中显得凝重而流丽,情深而意长。
2、高诗第二句“客中长夜梦魂飞”是实写,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其他三句是想象,为虚写,从“每忆”“料应”可以看出。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齐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和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为“我”缝制衣服的情景。
3、用得格外生动形象的两个字是“湿”和“寒”。“湿”“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表现了妻子对诗人的忆念之深而“独看”之久,“湿”而“寒”浑然不觉;“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反照诗人看月之久,忆念之深的痛苦现实;“湿”写云鬟,“寒”写玉臂,诗人心中妻子的美好形象正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情深爱切,思念之苦、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4、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不知今夜烛,谁与一尊同。
6、C(解析)C.“诗人借历史讽刺前人意图建勋留名、功业传世的想法”错,并无讽刺,而是一种赞美仰慕及对历史变迁的喟叹。
7、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8、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9、“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第三联是说,如今我在渭北独自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想思念。
10、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1、(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2、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13、渭北⑶春天树,江东⑷日暮云。
14、有提示从技巧方面赏析的可从语言、描写、抒情三方面考虑。
15、古人的时间、空间观念和如今不同,一旦走出家门,可能很多年再也无法回家,因而对家乡、故人的情感是特别凝重的。所以离别、思乡是古诗词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就好像爱情是现代歌词中重要的因素一样。
1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望月有感》唐代:白居易
18、B.颈联用典,言己虽有小过,但未必因此被逐,用“三人成虎”之故事,是担心家人受流言影响而担忧。
19、古诗专栏|《去者日以疏》卫东倾情朗读14
20、融情于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二、思乡诗大全100首七言绝句
1、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表达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的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这首诗使多少思乡思亲的人洒下行行热泪。
2、诗歌鉴赏必知必记知识集锦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同袍”“同泽”“同裳”,展现了战士们奔赴沙场,誓死卫国的精神。
5、古诗专栏|《青青陵上柏》卫东倾情朗读03古诗专栏|《今日良宴会》卫东倾情朗读04
6、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7、(注释)①薛逢:唐代诗人,有才气,曾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
8、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9、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10、古诗专栏|《回车驾言迈》卫东倾情朗读11
1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借用文言文知识)
12、C.尾联写作者不关心官位升降,只在意家信总迟到,不能及时解除家人对自己的担忧。
1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注释)①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②兴师:出兵。③泽:通“襗”,内衣,指今之汗衫。④作:起。
15、D.尾联“双照”与“独看”相呼应,想象妻子对月泪流满面的情景,流露出盼望早日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16、“了了”二字,写出了诗人的目光似乎真的透过了沉沉夜幕、纷纷大雪,清楚地看见了归家的道路和家中儿女盼望父亲的脸庞。后一句“十月初旬得到无”,通过儿女们的天真发问,表现了诗人屈指计算归程的急迫。
1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9、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
20、对比:属于修辞手法,不分主次,常用于论述
三、思乡诗大全100首4句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释义: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4、重重帏箔施屏山②,中酒不知屏外寒。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B.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8、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9、十(杂诗三首·其二)王维
10、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1、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雄浑豪放
12、车上吐茵①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1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4、A.两首诗的标题都明白如话,“客意”指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客中忆二女”指诗人在旅途中思念家中的一双女儿。
15、①比喻:“心若垂杨千万缕”把思妇的烦乱的内心比做万千纷乱的柳丝。②用典:暗用楚怀王与神女相会的典故,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盼望。③虚写:“梦断巫山路”通过写梦中尚不能相会,表达思妇内心的思念和痛苦。④想象(从对方落笔):“珠帘锦帐相思否?”想象对方的状态,不知对方此刻是否像自己一样相思?
16、(解析)“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意思是,在烟霭缭绕中,远处排立着无数青翠的山峦;夕阳的余晖,照映在空中飞雁的背上,反射出一抹就要黯淡下去的红色。其中“青”“红”相称,色彩鲜明,画面感强;夕阳西下,景色黯淡,山峦耸立,雁飞高空,空旷的环境,衬托了作者惆怅孤独的心情。
17、咏物抒怀诗(多用托物言志,象征)
1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9、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0、C(解析)C.“元诗比高诗语言更‘平实’”错误。高诗写“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语言平实易懂;元诗写“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语言也是平实易懂,故应该是“两首诗语言都很‘平实’,不相上下”。
四、思乡诗大全100首带月亮的
1、BC(解析)A项,从标题“旅夜怀远客”,这是一篇表达羁旅情思的诗。第一句“异乡多远情”是总起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
2、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A.“焉能守旧丘”一句以反问语气加强情感,突出青年舍家从军的决心。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6、(解析)空间意象即地理位置,亭台楼阁等,比如长亭、灞桥、西楼等等。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D.诗歌用典恰到好处,使全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感情真挚。
9、本文善用典故,而"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更成为思乡怀人的经典名句。
10、日照香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3、尾联以景语收束全诗,但写景的目的仍是抒发郁塞之怀。“历历”,明晰貌。“旌甲”,战旗和盔甲,代指战争。当年攻战之地犹历历在目,千百年来,有多少将领在此建功立业,可是自己却未遇其时,虽处边城,欲效死疆场,奈偃旗息鼓何!此情此景,令人想起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中的词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四顾,慷慨生哀。”但后村之词,是直抒胸臆;而汉槎此句,乃是情寓景中,写得极为含蓄,极为深沉,使人回味无穷。
14、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15、首句“桃溪”用东汉刘、阮遇仙之事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溪边遇二女子,姿容甚美,遂相慕悦,留居半年,怀乡思归,女遂相送,指示还路。及归家,子孙已历七世。后重访天台,不复见二女。唐人诗文中常用遇仙、会真暗寓艳遇。“桃溪不作从容住”,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阮入天台式的爱情遇合,但却没有从容地长久居留,很快就分别了。这是对当时轻别意中人的情事的追忆,口吻中含有追悔意味,不过用笔较轻。用“桃溪”典,还隐含“前度刘郎今又来”之意,切合旧地重寻的情事。
16、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1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8、D.杜甫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首诗歌鉴赏之作。
1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20、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五、思乡诗大全100首五言绝句
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2、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5、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6、语言特色:平实、生动、典雅、通俗、幽默诙谐、清新自然、辛辣反讽、含蓄隽永
7、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8、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9、(链接)高考语文诗歌鉴赏8(病例分析)
10、而古诗的韵味在于隐藏、含蓄,所以那种情绪淡淡的,表现不浓烈,很适合思乡的愁绪。
11、生活苦寒。前四句写边疆的士卒生活,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衣裘单薄,官军苦等军衣不来,夜冷难眠。对比。“热官”,就是有权势的大宫,与军士的“冷”适成对比;戍卒的“夜长甲冷难睡”和贵人的“朱门日高未启”构成了更为鲜明的对比。诗人把强烈的感情,寓于形象描写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
1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1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5、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7、C.“过春花自落”一句,“自”字用得好,表现了春花在空中悠然而落的优美姿态,与“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自”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诗人内心的闲适和恬静。
1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19、诗歌第二句,“旅馆”直接点明诗人所在的位置,“再经秋”点明时间,“心烦”直接抒情,写出诗人此时的状态,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0、(6)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六、思乡诗大全
1、——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骨肉凭书问,乡关托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