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小儿垂钓的意思讲解(精选文案117句)

一、小儿垂钓的意思

1、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

2、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3、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4、《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5、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6、《小儿垂钓》的意思是: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3)莓:一种小草(4)苔:苔藓植物(5)借问:向人打听(6)应:理睬赏析: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7、俗话说:日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诗歌是承载口述传统的中流砥柱,千百年来,传达了各种文化的内在价值。诗歌贯穿人类整个历史,不论是何种文化、不论其在哪一片大陆,诗歌都在传诵着我们共同的人性和共有的价值观念,将简单的词句转化为对话与和平的有力催化剂。

8、《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9、作者胡令能是个冷门诗人,往雅了说是个隐士,往俗了说就是补锅锔碗的手工艺人。人家诗人外号是“诗仙”、“诗圣”、“诗王”、“诗魔”,他的外号老实不客气,叫“胡钉铰”。钉铰意思是洗镜、补锅、锔碗或者用金玉镶嵌器物。“胡钉铰”的意思是补锅的老胡头。

10、诗人突然听到一个叫梅福的人来到我家,我笑着穿上衣服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11、《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12、第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13、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14、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1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6、作为半个钓鱼爱好者,并且水平一直处于新手阶段,个人认为作者胡令能也是一位钓鱼高手,否则写不出初学钓鱼的小儿这么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17、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

18、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19、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20、这首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二、小儿垂钓的意思讲解

1、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2、这首诗的简单,但他所描绘的情形也是的安逸,农村孩子的那种乐趣写得活灵活现,也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环境。

3、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发出声音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儿聪明。小儿之所以用动作来代替语言,是害怕大声说话把鱼惊散。

4、次句“侧坐莓苔草映身”,是小孩子钓鱼的样子。“侧坐”是不规范的坐,因为是在野外,在钓鱼,是一种悠闲娱乐的方式,是一种游戏,所以小孩子不用像在家里那样拘束,怎么舒服怎么坐。“莓苔”要分开,“莓”是一种野草,“苔”是苔藓,小孩子周围都是草和苔藓。草坐着舒服,有苔藓说明这是阴凉的地方。小孩子不但坐姿很舒服,找的地方也很舒服。“草映身”,身在在草丛中,但是能看见。

5、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纶:钓鱼用的丝线。

7、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8、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9、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10、我们看诗人是怎么写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垂纶的意思,就是把鱼线放到水里,就是钓鱼。一个头发蓬乱发、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有模有样: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因为他怕自己的影子映在水里,所以才藏到水边的草里面,看来有点专业的模样啊。

11、唐诗里的一首,全文来自于《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全文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主要含义是描写儿童生活,一个小孩子聚精会神在水边钓鱼,碰到有人招手打听事情,小孩子怕说话声惊跑了鱼,摆手不肯回话。细节描写特别到位,小孩子的体态、神情和动作历历在目。

12、胡令能一天官也没做过,但《全唐诗》存录胡令能的诗四首,这是很不容易的。相当于现在的自媒体被官媒推荐一样。

13、《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14、www.365xuet.com

15、胡令能,唐代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世仅存四首,见于《全唐诗》。

16、这孩子小孩够顽皮,可爱吧?

17、《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18、胡令能写了好几首农村小孩的诗,都很有趣,我们来看他的另一首诗:

19、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20、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小儿垂钓古诗朗读

1、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拓展资料:作者简介

2、希望树2021级全年制幼小衔接招生

3、斜身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4、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5、“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6、小儿垂钓古诗的译文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这首诗的原文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垂纶意思就是钓鱼,纶是指钓鱼用的丝线。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7、再来品读下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诗人之后是否走近问路,和这位可爱的小儿如何交流,是诗隐藏的意味了。

8、《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翻译: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赏析:《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9、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10、主要含义是描写儿童生活,一个小孩子聚精会神在水边钓鱼,碰到有人招手打听事情,小孩子怕说话声惊跑了鱼,摆手不肯回话。

11、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12、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池上》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①藏踪迹,浮萍②一道开。(注释)①解:知道。②浮萍:池塘里的水草。(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助读)这首诗写出了小孩的贪玩

13、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14、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向往孩子童真童趣)的情感。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15、(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16、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这里是从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的机警聪明。整首诗洋溢着一种童趣美。

17、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18、三四句重在传神。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四、小儿垂钓的意思

1、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2、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学钓鱼,斜身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3、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

4、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

5、《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6、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7、《小儿垂钓》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8、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摇了摇手,生怕惊动了鱼儿,暂时不敢回应过路人。

9、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10、“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11、垂纶的意思是:钓鱼。出自:胡令能《小儿垂钓》原诗: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释义: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2、古诗按照现代文直译如下:

1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4、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15、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2

16、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作者:胡令能,莆田隐者,唐代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手工匠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二两句重在描写垂钓小儿的形。。。貌,四两句重在描写小儿垂钓的神情动作。“蓬头稚子学垂纶”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学着大人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小孩子侧着身子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映在野草丛中。诗人对这个垂钓的小孩子的外貌。

17、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据传他某天到乡下拜访一位朋友,向正在钓鱼的儿童问路后所作。

18、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19、白话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词句注释:(1)蓬头:形容小孩可爱。(2)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3)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4)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5)借问:向人打听问路。(6)应:回应,答应,理睬。

20、小儿垂钓的意思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五、小儿垂钓的意思是什儿

1、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言绝句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2、应:回应,答应。

3、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4、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5、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远远地摆手,生怕水中的鱼儿受惊吓不上钩。

6、“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只是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7、这首诗天然质朴,清新自然。从“形”、“神”两个方面刻画了小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形与神互为表里,“形”通过“神”来立命,“神”借助“形”来体现。除此之外,诗人善于观察、善抓特点的手法也相当高明,唐诗中写小孩子的不多,能抓住小孩子的特点写得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更是凤毛麟角。“胡钉铰”显示了不俗的功力。

8、儿童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

9、全文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

11、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正在河边学钓鱼,他侧身坐在河边的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12、(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3)莓:一种小草(4)苔:苔藓植物(5)借问:向人打听(6)应:理睬

13、首句“蓬头稚子学垂纶”,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蓬头”说明小孩子没有怎么打理头发就出来了,可能是急着来钓鱼吧。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煞有介事、有模有样的样子,有些小孩子做出一些成人化的动作,和自己的年龄形成反差,反而更有意思。

14、第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

15、听诗、读诗、背诗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我们华夏民族流传千年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早期的诗歌启蒙,不仅可以让他们领略中国文字和古诗词的音节之美,更可以锻炼孩子的吐字、用气,提升他们的语音语感,对这个时期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要。

16、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小儿垂钓朝代:唐代作者:胡令能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注释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17、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18、亲子共读,做好的爸妈!欢迎进入叮咚妈亲子阅读屋,为宝宝挑选好的童书!

19、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题目“小儿垂钓”,即小孩钓鱼的意思。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的头两行,抓住“蓬头”的特点着重勾勒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行是传神之笔,抓住了小孩瞬间的神态及表现,表现小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个天真烂漫小孩儿的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原文:

20、《小儿垂钓》的翻译:一个头发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小儿垂钓》是唐人胡令能的诗作。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六、小儿垂钓的意思

1、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2、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

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4、(诗词原文)《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5、我们说,什么内容都可以写成诗,诗可以描写风景,描写心情,也可以描写我们生活的小事。

6、应:回应,答应,理睬。

7、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8、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9、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10、“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所遇到的这个小儿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此外“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钓鱼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让我们想象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钓鱼的情景。

11、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12、借问:向人打听。

13、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14、《大风歌》:看一代霸主刘邦的悲叹

15、《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连忙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17、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 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上一篇上一篇:咏梅的古诗词50首(精选文案107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