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鹤楼诗
1、黄鹤高楼已我被捶碎了,
2、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3、经过查阅《全唐诗》,发现这两首诗的格式是模仿沈佺期的《享龙池乐章》,原诗如下:——
4、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此论实属刻意夸大,颇为骇人听闻,难以令人服膺。众所周知,唐人七言律师的“第一”,应当在诗圣杜甫的诗集中去寻找。举出《秋兴八首》中任意一首,都能超过崔颢《黄鹤楼》诗。
5、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6、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便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七律名作《黄鹤楼》:
7、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8、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9、有些唐诗的句子遭到篡改,以致以讹传讹,遗误后人。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明人对李白《静夜思》的篡改,还有一个就是清代才子金圣叹对崔颢《黄鹤楼》诗句的“篡改”(其实,并非他本人篡改,而是他力挺别人篡改了的版本)。
10、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1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据野史笔记所传,李白初次登临黄鹤楼时豪情万丈,正欲作诗以赋,恰好看到壁上崔颢所题的《黄鹤楼》。李白诗情顿收,为之折服,随口叹吟四句打油诗:
13、解释:我国古代的著名楼观。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鹤)矶头。传说古仙人子安从此地乘鹤而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4、登黄鹤楼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
16、这首七律,历来也被不少后人所推崇,我个人口味,更喜欢崔诗一些,因为杜诗在情感上更阴郁压抑了些,而我个人更喜欢向上一点的,开阔一点的。
17、译文: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18、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出自宋代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9、写一首让你知道什么叫诗歌的诗给你看看,再与你一起寻找诗中烂漫的春晖。
20、黄鹤楼坐落在海拔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二、黄鹤楼诗词李白七律诗
1、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2、如果想鉴赏瓠山才子诗文,请于百度、今日头条、美篇等网媒搜索“瓠山才子”并点击链接即可。
3、从唐代起,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4、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5、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6、林壑能忘轩冕贵,白云黄鹤好相亲。(牟融《题孙君山亭》)
7、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李白《望黄鹤楼》
8、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后两句情景交融,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情谊,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10、事实胜于雄辩。随着“敦煌诗卷”的面世,《黄鹤楼》原诗也重见天日:
11、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
12、被篡改以后则成“芳草萋萋”、“烟波”,于是成为秋天的景象。原诗“烟花江上”,是很美好、很热闹的阳春三月的情境,而“使人愁”三字,发生顿挫,急转直下,更是造成了句内无限的张力,其艺术效果远胜于平铺直叙的“烟波江上使人愁。”
13、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14、骑黄鹤的仙人无所依凭。
15、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16、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17、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18、(作者)李白(朝代)唐
19、这是李白的长干行的开头几句,我不知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个成语的来处是不是就是这首诗,不过我是因为这两个成语记住了这首诗。
20、我虽然是凤,却无琅玕来充饥,我用什么来赠送你远游呢?
三、黄鹤楼诗碑廊介绍
1、再看看原诗的后两联:
2、笛声吹断秋江黯,月影飞来夜漏稀。大醉倚楼呼费沱,蓬莱山下几斜晖。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不过李白似乎不是一个容易服输的人,七律写不过,那就写首七绝吧:“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一对好基友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5、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
6、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7、《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那么,这些诗人笔下的唐代时的黄鹤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唐代大文豪阎伯理在《黄鹤楼记》清楚的记载了唐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以及黄鹤楼巍峨高大是景物描写,和他登楼的所感,原文为:
9、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10、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1、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12、综上分析,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崔颢《黄鹤楼》诗,《敦煌诗卷》所录“白云版”为正宗版,而普遍流行的“乘鹤版”为篡改版。
13、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4、至于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不见于李白诗集,仅记载于宋代以后的文人笔记之中。是否确为李白所作,至今都众说纷纭,成为一个千古谜团!
15、崔颢(hào)(约704—约754),汉族,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16、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天上黄云变动着风色,
17、这是一座楼与城相连,纵横轴对称将建筑物置身于城墙之内,颇有北京四合院味道的建筑群。此楼阁的颜色是以绿色为主,红黄色为次,这种色调搭配以及唐楼中轴线对称的结构布局,给人一各端庄、大方的感觉。
18、唐人诗中“烟花”与“客愁”对举,一乐景一哀情,对比强烈,是一种反衬手法,即以热闹繁华的“烟花”之景,衬托孤独落寞的“乡愁”之情,这也是唐人作诗惯用的“顿挫”手法。“烟花江上使人愁”,一句之中,变化剧烈,急转直下,造成诗句内无限的张力,其艺术效果远胜于平铺直叙的“烟波江上使人愁”。
19、《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20、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
四、黄鹤楼诗词李白
1、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
2、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3、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所作。它通过对别离时候长江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求好评啊谢谢
4、我知道你姓丁,你家祖宗就是汉朝的辽东太守丁令威,是个神仙。
5、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6、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8、(作者)崔颢(朝代)唐
9、李白兴冲冲地走过去,刚提笔,突然看到了此门上还留着崔颢写下的《黄鹤楼》。
10、“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故事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黄鹤楼也因此名气大盛。
11、白话译文: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你马上就要像黄鹤一样振奋玉羽,西飞到长安城——帝王州去。
12、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13、译文:被贬谪的人要远去长沙,日日西望长安方向也看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
14、阎伯理的这首《黄鹤楼记》古诗后来被人们刻写在重建黄鹤楼第二层大厅内正中央的墙壁上,这是唐代诗人中对黄鹤楼描写得全面的一篇,它偏重于写实景,珍贵。
15、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16、这其实就诗生活中常遇的一些场景,崔颢把这些场景写成了诗,并流传千古。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没有诗,而是没有写诗的心情。
17、其中,第二幅和第三幅画,画的便是唐朝的贾岛、顾况、宋之问、崔颢、李白、孟浩然和王维,以及刘禹锡、白居易和杜牧等十位诗人。
18、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乡关:故乡。
19、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20、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五、黄鹤楼诗词鉴赏
1、连你这个小小少年也来讥笑讽刺我。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芳草”“春草”、“萋萋”“青青”及“烟波”“烟花”之辩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5、你竟然在我面前写诗调笑我!坏我酒兴,哈哈,关公面前耍的什么刀?
6、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7、一旦成为贬滴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8、绕岸白云终日在,傍松黄鹤有时来。(唐求《题李少府别业》)
9、传说,那是崔颢为黄鹤楼作诗后不久,一天,李白带着书童登上黄鹤楼后开怀畅饮,诗兴大发。书童指着楼内迎门光的大的一面粉墙对李白说:“先生,我觉得,您的诗题在那上面合适。”
10、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11、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12、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13、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14、看看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5、说起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崔颢的这首千古名篇《黄鹤楼》。《沧浪诗话》曾经评价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连李白读过此诗都自叹不如,无奈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悻悻而去,自此从不题诗黄鹤楼。
16、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17、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18、清代癫狂的一首《沁园春》,千古无二
19、那么,崔颢《黄鹤楼》果真是唐人七律“第一”吗?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敦煌诗卷》,其上所录不同版本的《黄鹤楼》诗,与目前普遍流行的版本比较起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被篡改)?李白模仿崔颢《黄鹤楼》,写出《鹦鹉洲》及《凤凰台》,那么,崔颢是模仿谁而写出《黄鹤楼》的?本文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考证。
20、《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据说是李白题黄鹤楼的一首诗。《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李白(唐)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注释:据野史,李白初次登临黄鹤楼时豪情万丈,正欲作诗以赋,恰好看到壁上崔颢所题的《黄鹤楼》。李白为之折服,随口叹吟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六、黄鹤楼诗
1、其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中说:崔颢《黄鹤楼》诗,题下自注云“黄鹤,乃人名也”。其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云乘白云,则非乘鹤矣。既然崔颢本人已经注明“黄鹤”是人名,那就意味着《齐谐志》载“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图经》载“费文袆登仙,驾鹤於此”之类的神话传说与崔诗的“黄鹤”没有多大关系。
2、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乘:驾。去:离开。空:只。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3、在这座亭子的入口正门上,挂着一块写有“搁笔亭”字样的匾额。在入口处的亭柱上,还写有一副对联:
4、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乘:驾。去:离开。空:只。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乡关:故乡。
5、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