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黄鹤楼李白写的诗(精选文案60句)

一、黄鹤楼李白

1、白云黄鹤句多奇,具眼人来自避之。

2、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3、“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谁记得唐朝多少宰相,官僚

5、直喝得脸巨红,深红,紫红,喝成红太阳

6、将方才展示给孟浩然的两句诗

7、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8、十副经典对联,说不尽的妙趣故事

9、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10、黄鹤楼是“四大名楼”之历朝历代无数文人曾在此登楼赋诗,其中为后人所推崇的当属盛唐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1、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时,仿效崔颢的诗,也写了一首。

12、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康熙南巡时为国子监博士,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康熙三十九年(1700)罢官。翌年来武昌探望朋友,多次题咏于黄鹤楼,想起崔颢题诗竟使李白搁笔的典故,因无遗迹纪念而颇感遗憾,遂将附近一小亭命名为“搁笔亭”并为之赋诗。

13、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14、唐人不及今人胆,敢续崔郎以后诗。

15、《唐诗镜》:太白七言,绝无蕴藉,《鹦鹉洲》一首,气格高岸。

16、土家族、苗族、瑶族的都行

17、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8、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19、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的《鹦鹉赋》而得名。

20、李白写完,搁下笔后怅然而去。“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故事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黄鹤楼也因此名气大盛。因为有了这则故事,虽然那座题写了这两首诗文的黄鹤楼在后来被毁,但人们又在黄鹤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亭子,并为这座亭子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名为“搁笔亭”。在这座亭子入口正门上,挂着一块写有“搁笔亭”的匾额。在入口处的亭柱上,还写有一副对联:

二、黄鹤楼李白写的诗

1、穿红袍,坐官轿,行官事,享官银

2、在晴天的时候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3、此诗接连三联都用“楼”与“水”,而彼此都没有呼应作用,手法还不如崔颢严密。而金圣叹却大为称赞,评云:“一时奇兴既发,妙笔又能相赴。”由此可见圣叹评诗,全靠一时发其“奇兴”,说到那里是那里,心中本无原则。他的《选批唐才子诗》,尽管有不少极好的解释,但前后自相矛盾处也很多。

4、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5、李白“狂”的9句诗,只想跪下唱《征服》

6、李白哐当甩出一袋金子,倒出几块

7、孟浩然一身蓝绸缎,价值千金,

8、我们这里有果子狸、穿山甲、蓝孔雀、黑蝙蝠

9、《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代: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0、这两人都带有神话色彩,李白引用这两个典故,为整首诗又增添了一层浪漫神秘的色彩。

11、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12、原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七律约略的可分成前后两层,前四句讲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说俗人眼下的惆怅。

13、品一首诗词,与古人邂逅

14、中国深情的九首宋词,再忙也要背下来!

15、孟兄,你躬耕田园,布衣一生,挺好

16、李白于开元十八年(730年)写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7、在王兆鹏所编的《唐诗排行榜》中,它甚至位列第这里有李白的一份功劳。

18、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19、莫言以酒打油劝君更尽三杯酒

20、江洲两岸的树树桃花临水盛开,将晶莹明澈的江水染得像一匹绚烂夺目的锦缎,随着江波的起伏,一浪一浪地涌向岸边。

三、黄鹤楼李白为之搁笔

1、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2、李白仿照《黄鹤楼》写下两首诗作,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收录进《唐诗三百首》,是李白的七律经典之作,人人会背。而另外一首诗同样经典,却少有人知,这就是李白的《鹦鹉洲》。

3、这是李白在黄鹤楼所写的出名的两首七言绝句,一明丽轻快,一凄凉婉转,代表了李白不同时期的心境。

4、崔颢,不知其字。汴州(今开封)人。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登进士第,累官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公元七五四年)卒。《河岳英灵集》说:“颢少年为诗,属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鲍照、江淹,须有惭色。”崔颢的诗,现在只存数十首,并没有浮艳轻薄之作,可能已删除了少年之作。《唐诗纪事》说他“有文无行”,似乎他的品德很坏,但到底如何“无行”却不见于唐宋人记载。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才有具体的记载,说他“行履稍劣,好蒲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原来只是爱赌钱、喝酒、好色而已。说他“行履稍劣”也还公平,说他“有文无行”恐怕太重了。

5、黄鹤楼相传在三国时候建成,杨柳青年画中就有一幅《黄鹤楼》。楼上从左至右依次是周瑜、刘备、赵云,皆为戏曲演出装扮。周瑜面带怒色,赵云威风凛然,刘备抱头作惊恐状。此场景为周瑜暗伏刀兵于黄鹤楼,向刘备索还荆州一幕。

6、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7、《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芳洲之树何青青”,只得七个字,一何使人心杳目迷,更不审其起尽也。

8、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9、此诗第一句就用了贾谊的典故,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故李白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间有自我辩白之意。这是李白第三次上黄鹤楼。武昌蛇山留下了许多李白的传说和遗址,有搁笔亭、太白亭、李白读书处等。

10、“李白搁笔”的故事不知真假,但是,李白仿写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可见他对《黄鹤楼》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11、新打油八大家个个活在当下

12、整首诗充满了浪漫又大胆的想象,符合李白一贯嚣张狂傲的本色,读完直呼过瘾。

13、黄鹤楼在武昌长江边,是历史上的名胜古迹。解放后建长江大桥,这座楼已拆除,预备换一个地方重建。因此拆除下来的建筑材料都编号保存,听说近来已在重建。

14、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15、黄鹤楼已经被捶碎了,黄鹤仙人无所依靠,便上了天庭向玉帝哭诉,玉帝没有理会它,又将其放回了江南。

16、白老弟,我也想和你一样

17、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18、说起李白的打油诗,你一准儿想到那首《题黄鹤楼》: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话说李白来到黄鹤楼,游目骋怀之际,诗兴大发,准备即兴来一首“黄鹤楼诗”。不料,墙上已有题诗,那是崔颢的《黄鹤楼》,被后世称为“七律第一”的千秋绝唱。李白读后,顿觉气短,不敢再题,于是搁笔,并在旁边写下这首打油诗。

19、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20、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上一篇上一篇:山居秋暝的欣赏(精选文案15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