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童趣
1、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②物外之趣〔助词,的〕③心之所向〔助词。无意〕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见藐小之物(的)
2、此日,鲜见琴瑟相和之雅韵,亦无手足怜惜之柔情,却平添男儿阳刚激宕之趣,甚乐。
3、夏蚊成12雷,私拟13作群鹤舞于14空中,心之所向,则15或16千或百,果17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19中,徐喷以烟使21之冲烟而22飞鸣,作23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25云端,为之26怡然27称快。
4、夏天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而变得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过去,让它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5、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6、我回想小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对着太阳,能看清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7、能张目对日的张;对张:睁大对:直视明察秋毫的明;秋毫明:能清楚地看到秋毫:鸟类新长出来的纤细的羽毛藐小;必;细;纹理;故时;物外;私;拟;群;藐小:细微必:必定细:仔细纹理:(这个可以直译)故时:顿时物外:物体以外的事物私:私下拟:想象群:(这个可以直译)舞于空中的于(全句):在空中飞舞心之所向的向(全句):果然就真的有几只鹤在空中飞舞昂首观之的昂昂:抬头鹤唳云端的云端云端:云的顶端定神细视的定定神:定下神来庞然大物的庞庞:大的(不确定)盖伊癞蛤蟆的盖盖:原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的尽为尽为:全部都方出神:正出神不觉:不知不觉
8、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
9、▼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10、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11、写出了他看的时间长。想象力丰富。幼年时的天真脖子僵体现出幼童的入迷,写出了作者幼年时纯真且想象力丰富(把蚊子想象成鹤),反映了孩童的天真烂漫;而这也是长大后的人们难以企及的,某种程度上可看出作者对小孩的喜爱及对童年生活的怀恋
12、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13、第10题私:私自项:颈,脖颈徐:慢慢地唳(lì):鸟鸣。第11题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第12题答: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第13题我认为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认真思考,求甚解,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14、①余忆童稚时〔时候〕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15、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16、“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17、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安闲舒适。
18、虾(há)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
19、《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作品,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写作此文时作者已46岁。
20、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二、文言文童趣删减部分翻译
1、①昂首观之〔看〕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2、①项为之强〔因为...而...〕②以丛草为林〔当作〕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神定,捉虾蟆,鞭数驱之别院。 《童趣》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4、①徐喷以烟〔用〕②以丛草为林〔把〕
5、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6、摹状摹状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状态、颜色及声音摹拟出来,包括摹形、摹色、摹声三个方面
7、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8、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9、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0、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1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3、唳(lì):鸟鸣。
14、作青云白鹤观:构成了一幅青云白鹤图。果如鹤唳云端:我果真看到了一群仙鹤在云端鸣叫。“我”把蚊子比作仙鹤,就看到了一群仙鹤,并且慢慢的用烟喷向蚊子,果然就像仙鹤在云端鸣叫。你也是初一的吧,我也是,加上我的qq把,有事你问我。qq:389972030
15、鄙人张冉,字伯昇,祖籍濮阳。吾有一弟,名朝轩。兄弟皆善琴,亦喜武术。某日,吾弟持九寸铁杵向吾奔来。杵虽九寸,挥舞之间足可虎虎生威,吾避其端,暗中蓄力,伺其力疲,顺其势,掣其肘,缴其杵,绞其臂而困之,遂呼全胜。
16、人性对未知的好奇及探索的意识体现在儿童的兴致上称之为童趣.童趣的中心思想就是适当地引导儿童的好奇及探索意识,让其在兴味盎然和快乐中掌握知识技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17、①明察秋毫〔看清〕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19、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20、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三、文言文童趣作者的这种快乐源于什么
1、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细微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提示:点击上方"初中语文组"关注我们
3、对:面向,对着,朝。
4、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③神游其中(在,代词)
5、①定神细视〔精神〕②神游其中〔想象〕
6、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极大的东西。
7、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8、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9、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初中语文组
10、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11、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1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3、纹理:花纹和条理。
14、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这同时也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15、之:代词,它指癞蛤蟆。
16、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驱之别院。
17、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脖颈。为,为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8、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
19、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20、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四、文言文童趣怎么停顿
1、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2、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