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端午古诗
1、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
2、每逢角黍问端阳,唯有离骚感悲伤。龙舟渡,祭文昂,绵绵思绪入三江。
3、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4、鼓声千里浪,天问振龙孙。
5、楚天云阔祭英魂,一曲离骚咏履痕。亘古雄篇惊汉水,至今遗恨漫荆门。三分傲骨留于世,九问诗肠共识君。吾辈寻得无限句,难抒那日泪深深。
6、第十一届恭王府海棠雅集征稿启事
7、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译文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得身体更加美丽。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辈孩子的身影。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宋代〕
8、时逢端午,有激情如许。雨骤风狂似犹语。想当年、屈子义愤填膺,为社稷,热血满腔壮举。看而今江汉,多少英雄,齐把山河侍明主。楚天竟如何?靓丽依然,洞庭水,碧波浪舞。喜中华、盛世御东风,扫疫害、残流必须清处!
9、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10、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11、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12、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13、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4、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5、风调雨顺民安泰,一路欢歌送吉祥。
16、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7、但许高风推后浪,修为总要骨铮铮。
18、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19、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20、碧水千秋幽梦处,初衷不负赋心诗。
二、和端午古诗拼音
1、屈子终开境,东坡尚守心。
2、人已羽仙去,不从浊世流。
3、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5、晨中止泪云神我代致屈大夫一生心愿
6、耸立苍山荡楚魂,滔滔汨水祭忠臣。离骚天问万民珍。米粽香甜传意愿,菖蒲葱郁健心身。艾香遍插各家门。
7、数千年事留心底,为祭忠良抱恨离。
8、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9、清忠堪后世,弘雅复今宵。
10、翻译: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真是让让人感到遗憾哪!
11、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12、满腔抱负汩罗沉,竟渡龙舟击水寻。
13、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14、专委会要在繁荣发展中华诗词中大显身手
15、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6、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17、青江翠雾笼烟沙,楚粽香吹百姓家。
18、周文彰: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19、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zd符。
2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三、和端午古诗带拼音版
1、姜竹青朗诵:(又逢端阳祭屈原)
2、玉梅朗诵(缅怀屈原)作者:青杨
3、湘水剪情丝,楚霓裁心叶。折折缠缠无限思,捧捧千秋雪。何处九歌台,续我招魂阕。一箭风长一桨圆,一片端阳月。
4、哀郢空流骚客泪,怀沙更作楚臣吟。
5、厘定法度君王宠,迎接宾客诸侯贤。
6、周文彰会长领唱:献给劳动者的诗
7、衔杯更看江山固,插艾沉思俊士谋。
8、用声音与绘画点亮你的每一天
9、喜看江山春睡醒,飞歌韶舞踏新潮。
10、中华诗词·李文朝集
11、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2、一阵欢呼欣入耳,千帆竞渡数风流。
13、四处横窗悬艾叶,一城照眼是榴花。
14、众人皆醉当呼醒,举世混浊可滤纯。
15、新加坡在华人的影响之下也有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赛龙舟自然也不可或缺。
16、多少崇贤客,千年秉志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