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鬼
1、等待的时间越久,人丑偏又才高的他,随之变得越来越孤僻。
2、李贺迎来的晴天霹雳是“你爸名字里有‘晋’字,考进士乃大不孝,避避家讳别考啦!”
3、没办法,要想博一出人头地、作品能脍炙人口,只能另辟蹊径,韩愈、孟郊们已经走在了“奇、险、怪、异”的路上。
4、从这之后,李贺“神童”之名,名扬四方,而韩愈看望李贺的这则小故事,也成为当地文坛上的一桩美谈。
5、母亲听到这,也赶紧附和,“是啊儿子,咱老李家是皇室后裔,不兴舞刀弄枪的。老老实实读书写文,跟你爹一样考个公务员,又稳当又体面,多好呀。”
6、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7、韩愈极力为李贺争辩,并且写《讳辩》为李贺争取机会,他把周公、孔子、曾子、汉武帝、吕后都搬出来论证,“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8、需要指出的是,唐朝以“道教”为国教,求仙慕道,崇神信鬼,是当时盛行的风气,李贺在此种环境中,虽未必信仰鬼神,但必然熏陶出浓厚的道教色彩。因此,李贺沉迷于神鬼之境,其实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9、虽然体弱多病,不能提枪上马,但能运筹帷幄建立军功,还是让他激动不已。
10、故而,《海录碎事》在评价唐朝三绝诗人时,说李白是天才绝,白居易是人才绝,而李贺是“鬼才绝”,在《居易录》中,李贺的诗更被成为“才鬼之语”。
11、南宋严羽评价李贺之诗说“鬼仙之词”,即李贺既写鬼,也写仙,既有阴森凌厉的百鬼狰狞,也有雄奇绚丽的仙界幻象。但是,李贺更多着眼于“鬼”,即便在诗中,他自己的形象也似人似鬼,充满阴冷的色调。比如,在《伤心行》中,李贺写自己“病骨伤幽素”,青灯吐着鬼火,“灯轻兰膏歇”,“古壁生凝尘”,而他自己则是“羁魂梦中语”,作者坠入虚无的幻象,虚无将他吞噬,也将他埋葬。
12、“何不”一词,足以表达李贺实在是出于无奈。
13、杜甫是被撑死的么?别被历史骗了,还原杜甫死亡真相
14、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15、以《十二月乐词·四月》为例,可见李贺写诗手法的独特:
16、“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17、三年的守孝期满之后,韩愈便来信李贺,建议他参加科举考试。
18、李贺是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以及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19、李贺的诗词当中,用词大开大合,有着一股非凡的想象力,在他的笔下,呈现出了一个光怪陆离而又色彩斑斓的世界。
20、后来,借助韩愈的助力和关系,李贺只勉强做了一个九品官员的奉礼郎,这也算是初步解决了李贺的生活来源问题。
二、诗鬼指的是谁
1、一生“偏执”,追逐所爱。李贺虽然只活了27年,却让我们怀念了千年。
2、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3、待到李贺出生后,李晋肃升为陕县县令。
4、其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5、李贺是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以及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6、李贺少年白发,体弱病衰,可他真的衰老了吗?回望他的一生,他执着于开辟自己与众不同的诗,他知道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他将所有的精力投入自己所爱,呕心沥血。
7、虽为宗室,到李贺时早已家道中落,值得一提的是,他父亲李晋肃是另一位大诗人杜甫的表弟,李贺本人是杜甫的表侄。李贺小时候有特点,一是长相:体型瘦长、通眉长爪;二是才思敏捷,15岁时已经誉满京城了。
8、话虽落地,但一切却为时已晚。
9、李贺选择了第二条路,于是有了中国诗坛上的“诗鬼”。
10、唐诗里程碑人物。李贺的`诗风空灵、飘逸,充满想象力和对现实的讽喻,契合了唐朝走向衰落的大背景,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是中唐唐诗向晚唐唐诗转变的主要代表。
11、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
12、这样看来,李贺的诗作虽可在文字上给人以一种新鲜刺激的趣味,但因为缺少人情味,却无法真正感动人的内心,因此不耐人寻味,偶尔读之便可。
13、李贺在写诗上耗费了大量心血,李贺的老母亲很心疼:“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肯停止写诗啊!)
14、其二: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餧吴王八茧蚕。
15、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
16、李贺,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鬼。下面,燕过紫禁城简单介绍一下李贺。命运多舛英年早逝李贺,字长吉,唐朝河南福昌(今天洛阳宜阳)人,唐朝宗室之后。
17、敲更声从雨幕中传来,因为雨丝太密而无法看到南宫(尚书省)。这是不是暗示着李贺感觉自己升迁无望?
18、李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恨我出生就是这般瘦小多病之身,无法上战场报效祖国。
19、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20、李贺偏偏不信宿命论,弱的身躯,却偏偏有着顽强的意志去实现战士梦。
三、诗鬼是谁的称号?
1、除此之外,李贺写作的方式也是有些奇葩。
2、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扩展资料: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3、对于自己拥有李唐宗室的高贵血统,李贺也觉得十分自豪。
4、可是细读却发现,他笔下的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鬼母因为儿子去世而哭泣,诗鬼唱着“长恨诗”诉苦。风格独特却情感饱满,让人们不禁惊叹,原来还有这种抒情方式!
5、而李贺的悲情一生,也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6、大家还知道哪些好诗词呢?你们自己有创作过诗词吗?欢迎留言哦。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7、李贺的诗歌,上穷碧落,下俯人间,从历史典故、神鬼传说,到日月星辰、飞禽走兽,无一物不可入诗。
8、有人评价他的诗“哀艳荒怪”,说他的诗如“鬼斧凿幽”。其哀者,李贺诗中弥漫着病态的绝望之感,在给弟弟的诗中,他说“病骨独能在,人间底事无”,24岁他辞官归昌谷,说自己“思焦面如病,尝胆肠似绞”,正是这种“命不久矣”的预感,使得他的诗充满哀戚与忧伤。
9、李贺的母亲郑氏,膝下有一女二子。
10、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早年间被朝廷雇为“边上从事”,而后去蜀地任职。
11、韩愈听闻此事,大抱不平,作《讳辩》,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可惜他的呼声并未改变李贺的命运,李贺终究还是被礼部除名。
12、而面对众多人的称赞,李贺却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是更加勤学苦读。
13、当初那个骑着驴入洛阳,满怀抱负的少年不在了,如今的李贺骑驴别长安,充斥心里的是落寞,没有登科折桂,在大雪之中,自己像被弹丸击中的乌鸦一般回归巢穴,虽然家里很温暖,但没有得到官印的痛苦无法化解,妻子忍着悲痛不忍心问自己,两人相对默默流泪。
14、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15、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李贺的外貌:“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16、李贺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诗人。
17、倘若人人都一样,何来卓尔不凡、惊天动地?
18、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9、李贺才名显著,贞元年间已经是声名鹤起。他的诗歌多是反映世间的黑暗,对于藩镇割据的痛恨,以及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为人敏感,因生不逢时,所以常常纠结生死问题。他的诗歌多都流芳百世。
20、其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四、诗鬼的鬼诗有多吓人
1、山水诗人:有很多,代表人物,王维。
2、在这个九品芝麻官的位置上,李贺一干就是三年。
3、在李贺出生的前半生里,李晋肃多半在外地漂泊,辗转多地,做些小官。
4、李贺便是这样骑驴觅诗,游走于山水之间。
5、故而,有学者指出,李贺在病逝时,之所以幻想是去为天帝白玉楼作记,其实就是泄其隐情,偿其潜愿罢了。现实中被压抑埋没的失望,只有在幻想中实现;现实中逼仄孤独的情感,只有在神鬼之诗中寻找知音。王和尚之所以说,李贺心苦,也即在于此。
6、其实,一切的背后,只是因为李贺才高八斗,才招来了如此忌惮。
7、风喧星斗荡层阴,蛩织萧疏泣暗林。
8、“玉皇大帝建好了白玉楼,点名召你前去写文章称颂。你现在就跟我走吧,那里生活很好,一点也不苦。”
9、后两句诗中,李贺的牢骚之情显得更加浓郁。
10、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11、常听人说: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12、中国古人一贯不倾向于用神话或鬼怪作为文学题材,而李贺的诗作当中,却充满了“鬼气”与“死亡”的意象。
13、李贺入仕之时正值唐宪宗执政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国力已大不如前,各种社会弊端接二连三地出现。与此同时,唐宪宗这位皇帝又分外痴迷于求仙问道。在这种大环境下,李贺自身的个人生活以及仕途也不尽人意。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李贺常常在诗作中加入仙境鬼域的描写,借此来抒发个人的苦闷以及表达对唐宪宗“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不满。
14、其实我们一生能选择的事情少,
15、待到李贺十岁上下,白天的时候,李贺便在家里埋头苦读,创作诗文。
16、集天才和勤奋于一身的李贺在惊艳韩愈后,一条光明大路缓缓铺展开来,但父亲就在这一年病逝了。依据礼制,李贺要回乡守孝三年。
17、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18、在西陵苏小小的坟前,露珠像她的眼泪,翠绿的磷火忽闪着,她生前坐的油壁车每到夜晚就在那等着。
19、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20、你表叔这一生吧,其实也没啥功名伟业。可就凭着那根笔杆子,照样赚得诗圣之名流芳后世。”
五、诗鬼李贺
1、一有所得,马上提笔记下,投入囊中。晚上回到家后,常常通宵达旦地整理修订,打磨诗篇。
2、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3、也正是因为这个缘由,后世的人便将李贺称为“诗鬼”。
4、为有避名讳,便不准李贺参加考试。
5、李贺被称为“诗鬼”,大概也与他神奇瑰丽的幻想以及他所创作的这个光怪陆离的诗意世界有关。
6、然而就是这样一件看起来如此荒唐无理的事情,还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讨论。
7、而想要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却又非杀敌建功不可。
8、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9、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0、高轩马车在李贺的家门口停下,李贺开门迎接韩愈。
11、一个年纪轻轻的诗人,本该在明媚的青春里活得恣意和洒脱,但却发出了与年龄如此不相称的对于人生和死亡等问题的沉重的思考。
12、不由感慨,“看来好诗真的已经被前人写光了,后世之人再难有突破呀。”
13、在李贺十几岁那年,李晋肃便病死了。
14、王勃因篇文章而失意,而李贺则是因一次考试而沉沦。
15、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6、李贺出生于一个家境败落的宗室之家。他生活的年代,仕进是像他这种读书人的出路,然而考取进士是出人头地的方式(就像是现代的高考)。但李贺因为避家讳,所以不能举进士,对于才华出众又骄傲的李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打击了。李贺一生过得十分悲苦,导致了他的性格发生缺陷,变得扭曲,病态。有人认为李贺是患了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所以导致了他诗歌中的伤感。
17、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然而韩愈一人的努力终究是人微言轻,流言在有心人的扩散下终究还是不受遏制地越传越广。
19、而且这小孩,异常孤僻,整天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捣鼓写诗。有一天,他妈妈把他赶出去,让他上街玩玩。没想到这小孩竟然一个人跑去坟场,研究墓志铭。甚至喊他回来吃饭都不愿意。
20、诗中名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千多年来被无数文人骚客模仿引用,却无一能出其右。
六、诗鬼
1、但是,李贺为何如此痴迷鬼事?其光怪陆离,诡谲阴森的诗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2、公元810年,河南府试如期举行。
3、李贺的诗常用鬼、泣、死、血等字,使人感到阴森可怖。又因为他呕心沥血地从事创作,严重地损害了身心健康,只活了27岁就去世了,所以被后世人称为“诗鬼”。
4、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5、“奉礼郎”的职责,大致便是在宫廷朝会或者祭祀之时,负责礼仪训导。
6、李贺自幼体瘦,长相也是极有特点。
7、这一年,李贺只有二十二岁。
8、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阴风森森、鬼气森森”,魅力十分独特。
9、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10、直至唐末五代,学李贺诗更成为众多诗人的共同选择之一。
11、愿我们都能如李贺一般:不忘初心,不负此生。
12、于是他邀上好友皇甫湜一道,亲往昌谷,一窥究竟。
13、那一年,李贺悲伤地回到故乡,但回到家中的李贺,却只看到日渐败落的家庭。
14、在资格审查的时候,当事者更是以“触犯家讳”的名由设置障碍,不让李贺考试。
15、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16、在郁闷愁苦之中,李贺想到了自己的家乡,也许只有家才是自己温暖的港湾。然而,离家千里,家又如何能够安慰此刻的李贺呢?
17、“要是父亲名字里有‘仁’字,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韩愈气得就差骂街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18、看着别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20岁的李贺在本应豪情万丈的年纪,早早心如死灰。
19、都说是笑一笑,十年少。乐观豁达的人总是可以更积极面对生活,可以更加洒脱快乐。而李贺就像贾谊一样,郁郁寡欢,除了写诗之外找不到人生乐趣,自然无法长寿。
20、李贺是典型的寒门贵子,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属于根正苗红的皇族血统,但到父亲李晋肃这一代已然和刘备当初织席贩履差不多的境地,李贺写诗诉说自己少年是: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住着破屋,只有一亩破田还被催着交租子。
1、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2、就在他磨刀霍霍赶赴长安,准备参加这一年的殿试大考时,一封举报信从天而降。
3、李贺虽几次出门奔前程,但终都没有成功。
4、暮春的意境全出,只是需要特别来琢磨“香”雨是什么雨。
5、第1首,《崇义里滞雨》: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6、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7、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
8、其实说起来,李贺性格孤傲、不擅交往,现实中往来的朋友也较少,但这些为数不多的朋友,却对李贺诗集和声名影响的扩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然而等到入京备战之时,李贺却遇到了一桩麻烦事。
10、李贺七岁能辞章,已然略有诗名。当时大文豪韩愈、皇甫缇等听闻其名俱是怀疑,特意到他家中去令他当面赋诗。李贺欣然执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高轩过》,韩愈、皇甫缇二人大惊,自此,李贺名动京师。
11、李贺写作之前,则是目中无人,犹如一种游魂的状态,凡吐三次,而后立就成文。
12、“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
13、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是曾经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