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登金陵凤凰台描绘了金陵城什么样的景象(精选文案138句)

一、登金陵凤凰台

1、凤凰台一带正好地处长江的一个转角处,唐代因为经济的发展,人口剧增,长江沿岸多了很多居民区,对长江沿岸的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特别是长江中上游一带。因此,上游冲击了很多泥沙到了下游,而到了凤凰台一带就容易堆积,后渐渐形成了滩涂和陆地。

2、(唐诗三百首77)王维《过香积寺》

3、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4、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

5、(唐诗三百首2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6、《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7、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8、(唐诗三百首99)李白《渡荆门送别》

9、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0、开头四句怀古,面对金陵凤凰台凭吊历史,感慨昔日的繁华一去不复返。

11、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培训中心

12、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13、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14、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依然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凤凰台的声名依然在外,因此还是有很多文人骚客来到此处怀古,一直到明清时期,依然有很多关于凤凰台的怀古诗文。

15、(唐诗三百首60)王昌龄《塞下曲》

16、(唐诗三百首97)李白《赠孟浩然》

17、颔联:吴宫茂盛的花草已经将道路覆盖,晋代风流人物也成为过往颈联:几座山峰伫立在天际,白鹭州将江水一分为二总: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写出金陵美丽的景色寄寓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物是人非,繁华易逝的感慨

18、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19、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江:长江。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20、(唐诗三百首87)王维《相思》

二、登金陵凤凰台描绘了金陵城什么样的景象

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回答您好同学,这道题这么回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眼是(愁)字,杜甫的《哀江头》诗眼是(哀)字,白居易的《长恨歌》诗眼是(恨)字。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到您更多1条

3、晋代衣冠成古丘。jìndàiyīguànchénggǔqiū。

4、(唐诗三百首69)王维《桃源行》

5、此诗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6、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7、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8、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9、崔灏的《黄鹤楼》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评析: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10、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11、(唐诗三百首3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唐诗三百首68)王维《洛阳女儿行》

13、(唐诗三百首*)王维《少年行》

14、(唐诗三百首*)王维《息夫人》

15、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1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17、《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说法不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18、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9、(唐诗三百首79)王维《西施咏》

20、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三、登金陵凤凰台浮云的意象含义

1、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2、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3、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4、(唐诗三百首92)王维《赠郭给事》

5、(唐诗三百首*)王昌龄《采莲曲》

6、《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六载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7、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8、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

9、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

10、《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11、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12、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早已进入坟墓。诗人没有让自己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13、(唐诗三百首113)李白《长相思》其二

14、(唐诗三百首106)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15、“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16、《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八句五十六字,既发思古之幽情,复写江山之壮观,后又以咏叹政治愤懑作结。历史、自然、社会,俱是宏观,而又不失其真切。气势恢宏,情韵悠远,诚登高揽胜之杰作。

17、(唐诗三百首16)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18、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忧愁。

19、关于《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只有李白写的一首:

20、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

四、登金陵凤凰台拼音版

1、吴宫花草埋幽径,wúgōnghuācǎomáiyōujìng,

2、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六年(747)游金陵时模仿崔颍《黄鹤楼》所作,但李白此诗的意旨比崔颍更为深远。

3、总为浮云能蔽日,zǒngwéifúyúnnéngbìrì,

4、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梧州的诗词更是文化传统悠久,底蕴深厚,社会和群众基础广泛。为助力我市创建“中华诗词之市”,市委市直工委推出《中华诗词赏析》专栏,通过诗教,陶冶情操,激发广大党员干劲,形成“人人学诗词”的浓郁氛围。

5、(唐诗三百首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6、这首诗和崔颢的《黄鹤楼》无论在格律、用韵还是气势上均难分伯仲,千百年来两首诗歌的优劣高低多次成为众多诗评家探讨的主题。作品表面上是在咏怀古迹,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感时伤事的情感。

7、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既指诗人西北望长安所见实景,又比喻皇帝身边拔弄是非、蒙蔽皇帝的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8、(唐诗三百首44)李颀《琴歌》

9、(唐诗三百首71)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0、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

11、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12、(唐诗三百首18)王之涣《登鹳雀楼》

13、(唐诗三百首107)李白《子夜吴歌》

14、(唐诗三百首10)贺知章《回乡偶书》

15、(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16、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17、(唐诗三百首112)李白《清平调三首》

18、登金陵凤凰台是一首怀古抒情诗,《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创作的,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既发思古之幽情,复写江山之壮观,后又以咏叹政治愤懑作结。

19、(唐诗三百首88)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0、(唐诗三百首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登金陵凤凰台诗句什么长安不见使人愁

1、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2、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5、(唐诗三百首62)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6、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8、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9、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忧愁。

1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11、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12、(唐诗三百首75)王维《汉江临泛》

13、(唐诗三百首19)王之涣《凉州词/出塞》

14、七级篇目|《从军行·其四》《终南山》

15、(唐诗三百首7)宋之问《渡汉江》

16、(唐诗三百首35)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7、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18、《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19、《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20、(唐诗三百首111)李白《长干行》

六、登金陵凤凰台

1、(唐诗三百首6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2、释义: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忧愁。

3、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

4、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5、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在形式上属七言律诗,是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它在内容上是一首怀古诗,感伤世事变迁的。

6、(唐诗三百首66)王维《杂诗(其二)》

7、(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8、《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全文及注音如下:凤凰台上凤凰游,fènghuángtáishàngfènghuángyóu,凤去台空江自流。fèngqùtáikōngjiāngzìliú。吴宫花草埋幽径,wúgōnghuācǎomáiyōujìng,晋代衣冠成古丘。jìndàiyīguànchénggǔqiū。三山半落青天外,sānshānbànluòqīngtiānwài,二水中分白鹭洲。èrshuǐzhōngfènbáilùzhōu。总为浮云能蔽日,zǒngwéifúyúnné

9、(唐诗三百首41)李颀《古意》

10、(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1、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12、(唐诗三百首10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3、(唐诗三百首58)王昌龄《出塞》

14、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15、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16、(唐诗三百首113)李白《长相思》

17、(唐诗三百首91)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8、(唐诗三百首54)金昌绪《春怨》

19、(唐诗三百首6)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20、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

1、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2、黄鹤楼名气大但是凤凰台风景更好黄鹤楼主要是登上之后俯瞰长江啊现在没什么特别的自然风光就是龟山不如凤凰台的松林杏花和古长城

3、(唐诗三百首67)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5、“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6、(唐诗三百首2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7、“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8、唐朝时期,凤凰台附近与长江还紧邻着,但也正是这一时期,这里的地理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9、《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0、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11、(唐诗三百首38)李颀《古从军行》

12、金陵的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现在凤凰飞去后,只留下空荡荡的楼台和那独自奔流的长江。昔日吴国的宫殿已长满埋没幽僻小径的花草,晋代的豪门大户已变成古老的荒丘。高耸的三座山峰将青天遮蔽在外,白鹭洲在这里将长江分成两条支流。总认为飘荡的乌云能遮住光芒四射的太阳,啊,长安呀,看不到你使人发愁。

13、(唐诗三百首96)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唐诗三百首13)张九龄《感遇其二》

15、(唐诗三百首52)祖咏《望蓟门》

16、原意:城北长江边的三山,被云雾遮掩了一半;水道则被白鹭洲中分为一支流绕城外,一支流入城内,成为秦淮河。“半落”和“中分”继承了李白的一贯诗风,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动态美感,使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17、“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18、《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李白借怀古写景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清明的古诗有哪些古诗(精选文案66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