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郊登科后
1、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2、好在,他的才华得到了河南尹郑馀庆的赏识,任他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此后,他定居洛阳,日子总算安定下来,生活也见了起色,可是命运再次辜负了他,五十八岁的孟郊连丧三子,凄苦悲痛,无以复加。
3、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4、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5、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所谓“春风”,不仅指自然界和暖的春风,也表明了他对自己今后仕途顺利、生活如意充满了期望和信心。“得意”,表面说温煦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实则关键的还是诗人志得意满,他得意于自己考中了进士,了却平时所愿,畅想花团锦簇的前程,更觉踌躇满志。此时的诗人得意洋洋,纵马长安,一路繁花,好似流动的光影,仿佛在这一天里,遍赏了人世间的美景,人生的高潮莫过如此。
7、✦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疾:飞快。
8、⑵龌龊(wò 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9、考中进士的时候,孟郊已经四十六岁了,年过半百,终于考取功名,有说不尽的得意,当然,诗句中也流露出了难言的辛酸。
1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译文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11、《再下第》 孟郊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12、唐代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3、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翻译: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14、郊、岛二人偶有诗相投赠,在当时并不齐名。宋代欧阳修始以两人并举,谓“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书梅圣俞稿后》),苏轼有“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论。
15、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16、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17、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
18、来唤醒你那真挚的情缘
19、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20、(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二、孟郊登科后成语
1、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2、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多,没有一首律诗。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如:《游子吟》。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3、《登科后》采用了(对比)手法、写出登科前后的(心情)的不同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和煦,春花烂漫,诗人策马奔驰于宽阔的长安城,人逢喜事精神爽,顿感马蹄似乎格外轻盈,不知不觉间竟然把长安的春花都看完了。
5、正是春风可人马蹄轻快,一天看尽鲜花踏遍长安。
6、这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情与景会,意到笔随,明快畅达又别具情韵,说尽了诗人的得意之态,得意之情,也道出了多少人在枯木逢春,苦尽甘来后的沸腾飞扬的情思。
7、孟郊被称为“诗囚”,他在《夜感自遣》里这样说:“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他作诗日夜苦吟,似乎要将毕生的苦难都倾注在笔墨间,透骨钻心的愁让他在写诗时刻意追求痩硬、艰涩、奇险的语句,执着营造一种生冷、枯槁、荒寂的意境。
8、又逢一年科考,孟郊本以为会再次落榜,没想到竟然及第,此等心情,无以名状,遂写下此诗,表达劫后余生之情。自勉励志
9、孟郊·登科后(蒙曼简短解读)
10、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龙腾虎跃一番了。按捺不住内心的得意,欣喜之余,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所熟知。
11、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12、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孟郊《落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再下第》诗曰:"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下第东南行》曰:"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愁有余矣。……《诗意投刘侍御》云:"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叹命》云:"题诗怨还怨,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怨有余矣。至《登科后》诗,则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议者以此诗验郊非远器。余谓郊偶不遂志,至于屡泣,非能委顺者,年五十始得一第,而放荡无涯,哦诗夸咏,非能自持者,其不至远大,宜哉。
13、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
14、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故友人时称"平昌孟东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谥贞曜先生。诗名甚籍,尤长五古,愤世嫉俗,但情绪低沉,语多苦涩,苏轼将其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有《孟东野诗集》。
15、他是一位复古思潮的杰出代表。因此他在中唐这个复古之风很浓的时代里得到了在后来不可能有的赞誉。
16、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17、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8、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19、孟郊以短篇五言古诗多。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他和贾岛齐名苏轼称“郊寒岛瘦”。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20、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三、孟郊登科后是中状元吗
1、⑶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思无涯:兴致高涨。
2、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3、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4、终于金榜题名了!终于飞黄腾达了!穷途末路的往昔和青云直上的今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的人生命运就此改写,内心中有掩饰不住的狂喜。有人就此讥讽他说:“……余谓郊偶不遂志,至于屡泣,非能委顺者,年五十始得一第,而放荡无涯,哦诗夸咏,非能自持者,其不至远大,宜哉。”(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说孟郊偶尔不得志,就哭天抹泪,不是个和顺的人,快五十岁了才中了进士,便放荡无涯,哦诗夸咏,也不是个自持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诚然如是,孟郊确非是个心思深沉之人,也不是心怀天下的圣人,他会囿于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被压抑得苦了,久了,突然间变了,瞬间爆发出来的喜悦让他情难自已,不过,也正是他的率性耿直才把这首诗写得酣畅淋漓,发自肺腑。
5、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6、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7、唐·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8、郊寒岛瘦,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出自苏轼《祭柳子玉文》。
9、这首诗是孟郊第二次落第后写的,相比第一首,这首诗虽然字少却更情愁,一晚上起来九次,嗟叹不已,连梦都做不成。两次来到长安应试,却只能泪别长安花,什么也没得到。
10、孟郊一生考了三次进士,两试不第,四十六岁时又考了一次,终于上榜。这首诗是第一次落第的时候写的。就像诗中所言,落第后,春花秋月不忍见,愁肠难解满目霜。
11、孟郊:登科后(啸天说诗))
12、⑴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13、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14、“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曾经在生活上种种的不如意,身心上种种的不顺畅,现在都不值一提,过去的一切随着今日金榜题名都可以一股脑儿地抛到九霄云外,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恣意张扬,心神舒展到无限大,仿佛偌大的天地任他驰骋奔腾。
15、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早年家境贫寒,生活困窘,且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得中进士,五十岁被任命为溧阳尉。孟郊擅写古诗,五百多首存诗中以短篇五言古诗多,无一首律诗。孟诗题材多样,有表达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有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也有表现骨肉亲情或描画自然山水的。孟郊的诗作或明白淡素,工于白描,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他以苦吟著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是苦吟诗人的代表。其作品集录于《孟东野诗集》。。
16、自己本想如雕鹗一般展翅翱翔,却空有才能被弃置。看着那些还不如自己的“鹪鹩”飞黄腾达,自己心如刀割。不得不说,这里年少的孟郊有点酸葡萄心理呢。
1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8、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19、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659—660页。
20、孟郊的《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现的2个成语是:(成语):春风得意(拼音):chūnfēngdéyì(解释):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举例造句):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春风得意,纵马狩猎。★秦牧《手莫伸》�(近义词):春风满面、眉飞色舞、趾高气扬(反义词):愁眉不展、愁眉苦脸、灰心丧气(灯谜):二月作诗诗有情;酒助诗兴情更浓(用法):作谓语、定
四、孟郊登科后
1、迎着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2、第一次落第时还有些不服气,这次又落第孟郊的心真是伤透了。
3、孟郊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家境清贫,他少言寡语,不喜与人来往,对母亲至纯至孝。在中举之前,他除了写诗,也没做过什么大事。这是他第三次赴京赶考,前两次落第,让他心灰意冷。他曾在诗中写道:“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落第》),还写道“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再下第》)又写道“题诗还问易,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叹命》)……每次落第都让他备受打击煎熬,可面对母亲的殷勤期盼和困窘的家境,他又一次奔赴京城,没想到竟然高中。
4、⑶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思无涯:兴致高涨。
5、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6、出自:唐孟郊《登科后》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7、一夜中多次醒来长叹,明明在梦中都要到家,却因为梦太短而不能。这已经是第二次来长安考试了,从家里到长安,路途何其遥远,一路之上历经颠沛与困顿,个中困苦,想来都让人难受的哭泣。短短一首五绝,写进考试不中,背井离乡的深深痛苦。
8、《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
9、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10、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1、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12、“龌龊”原本是肮脏,不干净,这里是指生活上的穷愁潦倒和思想上的局促不安。“放荡”,是放纵任意,不受约束之意。
13、走马观花:出自孟郊的《登科后》。
14、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郑馀庆出任兴元尹(兴元,就是现在的陕西汉中,尹,相当于太守),他奏请任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自洛阳奉命前往,于途中暴病而亡,终年六十四岁。他死后,家中清贫,无钱下葬,还是在生前挚友韩愈等人的帮助下才终于入土为安。
15、《登科后》写于孟郊四十六岁那年,在那年孟郊进士及第,他满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于是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16、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余尝读孟东野下第诗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及登弟,则自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第之得失,喜忧至于如此,宜其虽得之而不能享也。
17、登科,是指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考人被录取,也特指考中进士,又称为“登第”。如清朝袁枚的《祭妹文》中有:“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中又记载:“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其中的“及第”又是何指呢?及第,也是登科的别称,也就是应考者考中进士。因张榜公布的皇榜上的题名有甲乙次第的分别,故名。隋唐时期,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时期,殿试中考中一甲三名的由皇帝亲自赐“进士及第”,也简称为“及第”。另外,还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称谓的分别。参加科举考试未被录取者,称为落第或下第。
18、孟郊(公元751~814年),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早年隐居嵩山,与韩愈结为至交。贞元进士,任溧阳县尉。终生穷困潦倒。诗多倾诉个人孤愁寒苦,间有不平于贫富悬殊,感情真挚。
19、登科后(唐)孟郊xīrìwòchuòbùzúkuā昔日龌龊不足夸,jīnzhāofàngdàngsīwúyá今朝放荡思无涯。chūnfēngdéyìmǎtíjí春风得意马蹄疾,yīrìkànjìnchángānhuā一日看尽长安花
20、《落第》 孟郊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五、孟郊登科后表达了什么
1、宋·国材:失意处牢骚幽愤过甚,得意后便尔骄穉放荡,何语未免寒态。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