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精选文案59句)

一、勾践灭吴

1、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2、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一味肯定越王勾践和否定吴王夫差,在历史的价值取向上是会有问题的。因为它必然会导致价值观的紊乱和善恶观的颠倒,造成小人文化的猖獗和君子精神的沉沦。

3、《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国语》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就是语言的意思。因为这部书是人物语言记载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所以称作《国语》。

4、木兰当户织(面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 

5、广运:指土地面积的长和宽。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6、但总的来说,《国语》开创的国别史对后世是很有影响的。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司马迁《史记》和《世家》,陈寿的《三国志》,皆与《国语》一脉相承。

7、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向来关系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阖闾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于是就率兵攻打越国。阖闾自信满满,原以为这场仗自己可以稳赢,结果却被打败了,而他自己又受了箭伤,再加上年纪大了,回到吴国没多久,就去世了。

8、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

9、这时候,勾践已经走投无路了,他连忙向范蠡求教,范蠡建议他求和投降,勾践便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投降,夫差想要答应,但是大臣伍子胥却坚决反对。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小人,于是就私下将一批美女和珍宝送给他,请求他在夫差面前为勾践讲好话。后来,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的一番劝说,夫差终不管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前提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做人质。

10、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1、勾践灭吴是真实的。勾践灭吴真实背景是吴王夫差俘虏了越王勾践,越王夫妇两通过各种办法取得了夫差的信任。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为他尝便治病,夫差更加信任勾践。几年后,勾践被放回越国,他每天都去尝一下胆的苦味,以此来激励自己,在越国人民的支持下,带领军队趁吴国打仗时从后方攻入吴国终灭了吴国。夫差放虎归山,又沉迷于骄奢淫欲的生活,而越王勾践发奋图强,吴国的失败早已注定。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12、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 “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

13、翻译:越王勾践回家自己的势力范围后,则专心思考,把苦胆放在座位附近,无论是坐是卧,都要舔食苦胆,就是在吃饭时,也要尝下胆的滋味。

14、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勾践派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吴军看得出神,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吴王阖闾脚拇指。

15、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16、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的时候提醒夫差,千万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从此,夫差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这个嘱托,并叫人经常提醒自己,他还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难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17、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18、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494大败越兵,越几亡。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终于灭掉了吴国。

19、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

20、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

二、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1、公元前490年,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

2、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

3、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伯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

4、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5、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6、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7、勾践灭吴后发生的主要事件如下: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范蠡离开勾践。勾践灭吴后一心想北上中原称霸而文种不予支持,称病不上朝,引起勾践的不满。后因有人中伤文种指其欲谋反,勾践赐剑给文种让其自杀。

8、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9、《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11、从勾践方面讲:第勾践能够忍辱负重,卑躬屈膝去讨好夫差,万事以大局为重。第身边有范蠡、文种、苦成、计倪这些士大夫们为他出谋划策。第越国内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秘密配合。从夫差方面讲:第夫差本人骄傲自大,鼠目寸光。第不听伍子胥的忠言劝告,反而重用伯嚭这样的佞臣祸害国家。第称霸心切,不顾后防,导致勾践有机可乘。

12、根据《东周列国志》,勾践灭吴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13、升本长路漫漫,华志与您相伴!

1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15、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使得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还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自居于卑位,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勾践还亲自给吴王充当马前卒。

16、丈夫,男子。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媳妇。

17、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

18、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椒,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19、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三败吴国

20、《勾践灭吴》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但说理严密,刻画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三、勾践灭吴注音版

1、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2、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大败之后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所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

3、越王勾践回国后,受越国人民刻苦自励,不求苟安的精神所鼓励,为了复国报仇,洗雪在吴国的耻辱,他无时无刻不铭记心间。他决心和百姓同甘共苦,没日没夜地干。

4、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 

5、周天子没有分封任何一个王,分封诸侯国爵位从大到小为“公侯伯子男”,那时中国没有皇帝,全国高统治者称为王,即周天子,后来先是楚国僭号称王,周天子没有能力讨伐,齐桓公带着军队过去也没有打成,所以导致周室丧失威信,后来吴国和越国这些原本的偏远小国也都僭号称王了,到了战国时期,7国更是依次称王,形式上与周成了同级的了。这是一种违背礼制的行为,按照古人的观念,僭号是恶劣的行为。

6、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

7、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而目以视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8、读音:rěnrǔfùzhòng。

9、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10、根据《东周列国志》,勾践灭吴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原因。吴国国君夫差及吴国治国失策,主要表现在夫差夜狼自大北上与晋国争霸,耗空了国力,又近奸臣、害忠臣,使朝纲混乱,给了越国可乘之机。内部原因。勾践时刻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整治朝纲,重用能臣,鼓励生产,使越国逐渐强大起来,终具备了攻灭吴国条件并取得成功。

11、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

12、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

13、公元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

14、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 

15、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16、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17、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

18、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19、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 

上一篇上一篇:现代儿童诗大全(精选文案97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