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每日一禅禅语人生(精选文案133句)

一、每日一禅禅语人生

1、总有一个人,让你笑的灿烂,哭的彻底。群处守嘴,独处守心。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不冒进,不颓废,不紧张,不松懈,得到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时不郁郁寡欢,得失之间淡定从容。有些人一旦遇见,就已经够了。哪怕没有修成正果,只要结果不是太悲惨,都好过空白。人生有三种苦: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痛苦;轻易地放弃之后才发现,原来它在生命中是那么重要,还是痛苦。人生得失本平常,古今哪个不曾伤。既如此,好的方法就是平常心对待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2、据历史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

3、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5、佛家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6、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9、从前有个人总是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可是,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那人不解的说。“你想一想,你心中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佛陀对他慈悲的微笑着说。这个人沉吟半晌,没有说话。佛陀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禅语:站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下,苦恼的人终于明白,自己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著,要求得解脱终也只能靠自己。。

10、小乘佛教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

11、竺法兰本为天竺学者之师,自言能诵经论数万章。他也是蔡愔一行在天竺国遇到的,受邀请后,却被佛徒挽留,后也辗转来到洛阳,与摄摩腾同住白马寺。

12、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13、随喜赞叹分享(点击右上角分享朋友圈)功德!

14、摄摩腾为了弘扬佛法,首先开始翻译佛经。他翻译著名的《四十二章经》,成为部汉译佛法。《高僧传》将他排列首位。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摄摩腾圆寂于白马寺,葬在寺内。

15、墓前拱形券顶的石碑上刻有“圣旨”、“敕赐”、“汉启道圆寂通摩腾大师墓”字样。

16、Acupoftea,landscapeimpression,darkincenseflow.IfBuddhistword,Buddhistteablindly,cuplife.

17、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18、一杯污水却不会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变清澈

19、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切莫刻意的寻求,任何事物从心而过,迹,到此境界,才是开悟。

20、佛曰:知足常乐,风清月明。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佛曰:但契本心,不用求法。佛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佛曰:甘于淡泊,乐于寂寞。佛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佛曰:白云无心,真如佛性。佛曰:撒手西归,全无是类。扩展资料:淡看人生佛语:刹那便是永恒。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没有。

二、

1、给生活贴上梦想的标签,那些普通的日子就升华了,平淡的时光染上华丽的色彩,点石成金,就是这么回事。

2、踏破铁鞋无觅处,觅的是什么物事?只要有形有限之物,总可觅到也。印度不到中国到,今日不到明日到,总有觅到时也。可见所觅之物非有形有限之物也,即非哲学上形而下之物也。得来全不费工夫,得的是什么物事?纵使吃饭喝茶,也要手举口张,岂能全无工夫?可见此非身外之物!圣人云:反身而成,乐莫大焉。古先曰:当下即是。是的即所谓佛性也。此两句为指点佛性语。

3、切莫交浅言深。有些热闹,终究会散去。不是内心认可的人,就不必说太多。

4、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朝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5、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不会给你烦恼,皆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那些无穷的欲望。

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家劝人向善的基础,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8、“溪声尽是广长舌”意思就是不绝于耳的潺潺的溪流声就像十方诸佛出广舌相,向人们宣示无尽的妙法,从中可以听出一切万法本来寂静,一切万法本来如此,这个是多么美的境界。“山色无非清净身”,《华严经》:“净德内充,名清净身。”山草树木便是佛陀清净的法身。这种境界体现了苏轼悟入一切法皆是佛法的佳境,可以从任何事物上洞见人生真谛。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法华经》:“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説。”

9、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10、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11、摄摩腾,亦称迦叶摩腾,能解大小乘经,以宣扬佛理为己任,经常四处游化。一次,他到天竺国的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正遇敌国入侵。摄摩腾舍生忘死,亲自出面调解,终使双方和好,他因此显名。

12、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1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4、人间总是下雨的时候少,晴天的时候多。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佛不般涅盘,正法亦不灭,为利众生故,示现有灭尽。有在家出家者,有出家在家者,有在家在家者,有出家出家者。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

15、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

1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7、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心物是一

18、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19、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20、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三、

1、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2、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3、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4、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心情是一条河,它的状态取决于它的深度。深水沉静,浅水喧哗。心量太小,小石头也能激起心情的浪花;心量大了,才能容得下暗藏的礁石。生活中,干扰我们心情的,没多少是大事儿。如同江河中的浪花,很多都不是庞然大物激起的。见多识广了,心胸就开阔了,心量就大了,心也就容易宁静了。

6、公元73年的摄摩腾、竺法兰的《佛说四十二章经》

7、世界不为谁存在,也可以为自己存在。

8、在这首诗里,苏轼采用佛典较多,充分体现了佛教思想已经深入到宋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中。

9、東坡游庐山,至東林,作偈曰:《赠东林总长老》: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10、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但契本心,不用求法。甘于淡泊,乐于寂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撒手西归,全无是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念离真,皆为妄想。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1、生活磨砺了人生,这一路走来,学会了接受。

12、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3、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4、人生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

15、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在乎世事的曲折。心不迷失,苦从何来?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如干草积等须弥,投芥子火必烧尽,供养诸佛少功德,必断烦恼至涅槃。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16、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

17、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18、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19、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20、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四、

1、修行“改变命运”,请移步关注↓↓↓

2、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3、公元67年(永平十年),他们一行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明帝隆重接待,先将其安置于鸿胪寺,后又专门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建白马寺。此为中国国家设立僧寺之始。摄摩腾遂成为位沙门,白马寺也成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4、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5、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万法唯心、七级浮屠、有容乃大、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大悟无言、立地成佛。

6、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7、用自己之前几十年奋斗取得的炭火,

8、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9、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0、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大的幸福。

11、而禅语是证悟的高僧禅师们的证悟偈,不是出于佛经,但和佛经的内容吻合。

12、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13、生活中善看别人的优点,用一颗坦然、平和的心面对人世间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人前带着十分的真诚,欣赏的笑意,人后就会有十分的自由,熨贴的心绪。心越宽,快乐幸福就越多…

14、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15、小的善行胜过大的善念

16、未成佛果,先结善缘。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幸福,不是收获多,而是抱怨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17、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18、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9、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20、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五、

1、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4、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染着我们呢。

5、没人能一手把你拽到天堂,也没人能一脚把你踩到地狱,命运中所谓痛苦与快乐,只是内心感受,当你超越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时,你会感到处处是天堂;当你被烦恼纠缠不清时,哪里都是地狱。所以说,万法唯心,命自我造。命运如何,就看你怎么去努力,怎么去看待。命运就在你的手里,也在你的心里。

6、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7、花儿不为谁开,也可以为自己开。

8、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9、又绘画释迦牟尼佛像供养,由是东土佛法僧三宝具足,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佛说四十二章经》集结了佛陀关于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语录。

10、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1、世上繁华三千,看淡即是浮云;

12、以前我的烦恼很重,很多事情都放不下,想不开。有一次碰到了很严重的事情,很着急,很烦恼,觉得天真的要塌下来了,突然脑子里冒出一句话“用智慧火烧烦恼薪”,有了这个灵感,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确实烦恼是不实的,天永远都塌不下来,在于自己如何去思维,如何换一个角度去观察。用智慧去关照烦恼,烦恼就会化为灰烬。

13、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14、出处为《大品般若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谓的不可说意思就是不能说的意思。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

15、原文出自《华严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如花草。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一切众生,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16、累眼看世界,人累心也累;笑眼看世界,人笑心也笑;一切由心生,一切由心灭。正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才能够体会欢喜和忧伤。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只为自己当下的那一刻负责,每时每刻都是当下!

17、不责人之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不仅可以养德,还可以远害。

18、活着的气度则是要刚柔并济,胸中有天地。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要傲骨侠肠,正直勇敢。

19、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每一个在你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了你宽容和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知道了自省和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缘分,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恩。

六、每日一禅禅语人生

1、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2、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3、所以要把握世界,先把握个人行动;要把握个人行动,先处理好内心的平衡。那个“旗动、风动、心动”的著名故事也说了这个道理。

4、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5、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拼音)dàchèdàwù(出处)元·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例句)此事终于使他大彻大悟。(近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大梦初醒(反义)执迷不悟鬼迷心窍

6、以火的禅观开启智慧光明的人生:我们从清净的火焰禅观中觉起,充满了热情、勇气与智慧。我们拥有火的广大力量,将在人间开启智慧光明的行动。我们在行、住、坐、卧当中,都已远离了自卑的情怀,只有热情、智慧、欢喜。我们也拥有火的力量,来帮助我们的至亲及一切大众,超越自卑的心,圆满光明喜乐的人生。让我们共同以清净的火力,来从事人间的热情行动,让人间永远光明!

7、老实念佛,即可成佛,佛言,末法众生,亿万修行罕一得道,维有念佛得度生死,菩萨若是末法之人,还需老实念佛方是成佛之根本。

8、善良,勇敢,优秀,绝不妥协,祝你,也祝我。

9、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10、趁还年轻,还来得及,去奋斗,

11、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12、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13、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4、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已经不合适的,将来也不会合适了。所谓人生,就是从哭声开始,以哭声结束。所谓遗憾,就是从遇见一个人开始,以失去一个人结束。所谓青春,就是从一场深夜的狂欢开始,以一场深夜的痛哭结束。所谓爱情,就是从能不能交个朋友开始,到……还能不能做朋友结束。

15、梦想是一个幸福的念想,想着想着就快乐了,它执着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个界标,代表着活力与向上。

16、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17、人生要迈两道槛:情,钱,人生要会两件事:挣钱,思考,人生的两种状态:谋生,乐生,人生要做两件事:感恩,结缘,人生的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人生三件事:学会关门,学会计算,学会放弃,人生三问:尽快有多快?稍后有多后?永远有多远?人生三处:发现长处,理解难处,不忘好处!——白岩松人生的轨迹确实不会按自己设定的方向走,世事无常、很多事我们无法改变,就连改变自己也是需要时间的。每个人都会孤独的死去,但是如果你对某人意味着什么,如果你帮助过某人或爱过某人,如果只有一个人记得你,也许你就永远不是真正的死去。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18、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

19、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20、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1、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2、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来自前世甜蜜或痛苦的千般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前世因今世果,今朝情缘来之不易,理应谨慎珍惜。

3、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看叔本华的解释吧,他本人精研印度哲学,于佛教典籍亦有高深造诣。一句话:追求那平静的,古井无波的人生,并以形而上的幸福为慰藉。还有,让石头永远是石头,不要象征。不要在那里发掘那些鸡零狗碎,那不是哲学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4、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世间事,世人度;人间理,人自悟。面对伤害,微微一笑是豁达;面对辱骂,不去理会是一种超凡。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宽容;退让不是无能,而是大度。“计较”生是非,“无视”己清静。愿人生如水坦然!

5、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6、佛家认为,心是第一位的,身是第二位的,再延伸一下,我是第一位的(包括身心),世界是第二位的。

7、苏轼和禅宗渊源颇深,佛经偈颂对苏轼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首《赠东林总长老》就是苏东坡留宿东林寺,与禅宗黄龙派创始人黄龙慧南的弟子常总禅师彻夜谈禅说理后写的偈子。

8、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9、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普通感情,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则是开大智慧,此智慧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达;而大笑是真正的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更非笑声所能轻易表达的。

10、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我们常常期待将来,而偏偏忘记当下。做一个简单的人,开心就笑,不开心就过会再笑。拥有牵挂,便拥有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无怨无悔的似水年华。成熟不是人的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生活就像骑自行车,只有不断前进,才能保持平衡。

12、竺法兰博闻强记,在洛不久即学会说汉语,很快就投入译经工作之中,先后译出《十地段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等。

13、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上一篇上一篇:一杯咖啡一夜无眠配图(精选文案8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