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的古诗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一作:愁鬓)
3、白话译文:除夕夜直到午夜时分人们都还没有睡意,都在祈求神灵除灾降福、大家都呆滞的等待新的一年的临近和到来。
4、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陆游
5、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6、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7、白话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8、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9、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10、除夕之夜迎来瑞雪,诗人心里高兴,来不及喝酒庆祝,赶着写桃符换下旧桃符迎接新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行笔的欢快。
11、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2、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13、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14、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5、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唐·杜审言《除夜有怀》
16、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17、春节的古诗有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还有唐·李世民的《守岁》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这首诗选用诸如“辞”、“去”、“带”、“入”、“舒”、“卷”等一系列动态词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清新可读。它属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
18、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9、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20、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曹松《除夜》
二、重阳节的古诗
1、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2、今周荐读文章,回复前面三位数字即可查看:
3、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4、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5、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6、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7、于谦(明代)《除夜太原寒甚》
8、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9、《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1、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14、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5、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16、新中国的诗歌,就是描写我们现在的节日啊!新年佳节大家约好了一起去看花,外面十分热闹好看就好像走在画中。盆栽的植物整齐划一地摆放着,鲜花绿草争鲜逗艳,晚上时候灯火通明人们互相穿梭着,唱歌跳舞热闹,正是因为今年美丽的风景,就连花草树木也争抢着向大家传递着春天的美丽。
17、中国民谣:"祭灶官;扫房子;磨豆腐;去割肉;杀只鸡;蒸枣花;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18、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19、关于春节的诗句有如下:
20、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三、春节的古诗英文版
1、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2、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4、龙飞凤舞万象新,腾达天地处处春;盛宴中国进步快,世业长青家家乐!——酒巷深亦深《春节乐》
5、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6、出自:唐代范成大的《卖痴呆词》。
7、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8、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9、 《凤城新年辞》 清 查慎行
10、须臾便是隔年事,留得寒香一并开。
11、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12、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1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4、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
15、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6、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7、译文: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18、《于西京守岁》唐朝·骆宾王
19、雨带痴寒禁草色,雪吹残片上须根。
20、《己酉新正》明.叶颙yóng
四、清明节的古诗
1、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2、已将春事叠成山,闲指吟鞭过雁关。手摘轻愁寻旧梦,心铺素纸绘新颜。樽前菊蕊堪调酒,雪里梅枝总耐寒。预向风君签锦约,明朝花翠碧栏杆。——云舒云翔《新年寄怀》
3、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4、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5、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6、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7、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
8、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9、《新年作》唐朝·刘长卿
10、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11、关于春节的古诗(8首)
12、祝福新年的古诗有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黄景仁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卢利斯的《新年好》: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江南流萤的《新年》: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
13、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14、赵彦昭(唐代)《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15、描绘春节喜庆气氛的杰作。律转鸿钧,即指岁序更新;肩摩毂击,是写游人和车辆多得相互碰撞。季节代换,岁序更新,车流不断,人海摩肩,庆祝新春的盛况何等空前,迎接新春的欢悦何等强烈。
16、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17、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18、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9、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20、明瞿佑《烟火戏》天花无数月中开,五采祥云绕绛台。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旋作雨声来。怒撞玉斗翻晴雪,勇踏金轮起疾雷。更漏已深人渐散,闹竿挑得彩灯回。轻轻,柔柔擦亮夜空,丝丝,缕缕不断感动;勿问君,情为谁所牵,霎那间,望竹皆无言.回屋写书,行行荒唐,又是烟花,时间...泪流.
五、元宵节的古诗
1、此诗妙就妙在后一句,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新春佳节的无穷意蕴,令人拍手叫绝。其实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春天不需要你费精力去寻找,春天是一种心态,它在节日的欢庆中,在我们的脸上,在我人们的心里,在我们的家中。
2、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3、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4、四年级关于春节的古诗是宋代王安石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6、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7、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8、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9、《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10、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11、 《戏答元珍》 北宋 欧阳修
12、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3、大雪南飞雁,一字冲天,龙年好景福禄传。万水千山难相见,祝愿无边!秦宋过千年,汉武执鞭,神州处处留遗篇。辞岁迎新更万象,春满人间。——《浪淘沙·贺新年》
14、《守岁》(北宋)苏轼
15、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16、唐代第二任皇帝李世民所作。唐太宗李世民,不仅能打仗治国,文采也好,他的一首《守岁》五言古诗,意境不凡,通过对除夕景象的描写,来突出唐朝守岁的气氛,展现出一个帝王辞旧迎新时的心态。
1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18、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tí,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9、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20、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六、春节的古诗
1、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2、春节,是我国民间隆重、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放假,小Q哥在家闲来无事,随手翻了翻了关于春节的诗词。感觉古人的诗词写的真的很妙,读来甘之如饴,这里整理了10首关于春节的古诗,希望你们喜欢。
3、皇甫冉《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4、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5、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
6、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7、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在灯下用小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8、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尚颜《除夜》
9、《除夜》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1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11、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2、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3、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14、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人们在春节这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在这节日里亲朋好友之间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15、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16、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长,次第来称觞。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唐·白居易《三年除夜》
17、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18、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9、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20、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1、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塞宾的左手《非绝体·新年》
2、3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3、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田家元日》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五言律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和煦的春天。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5、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6、 《已酉新正》 明 叶颙
7、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8、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9、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卢利斯《新年好》
10、《浣溪沙·庚申除夜》清朝·纳兰容若
11、 《元日》 宋 王安石
12、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13、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14、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15、自无宾客来看岁,不遣儿童苦闭门。
16、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17、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18、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19、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
20、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1、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2、4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3、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4、经典·文艺·原创·走心
5、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宋·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6、1其实孙悟空早已死在取经途中
7、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8、《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9、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