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古诗小池原文(精选文案109句)

一、古诗小池

1、培养孩子朗读古诗的兴趣,并使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

3、班主任提醒:期中考试孩子成绩下降,家长要从这7件事做起!

4、《小池》是宋朝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5、(1)这首诗写景很别致,请你说说能体现”小”的景物有哪些。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这三方面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8、幼儿学古诗《早发白帝城》

9、幼儿学古诗《凉州词》

10、杨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11、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小池》鉴赏

14、小朋友们晚上好,学习古诗的时间到了!今天要教给大家的古诗是《小池》,这首诗是我国宋代诗人杨的一首经典之作,整首诗欢快活泼,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15、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16、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7、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18、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19、诗人将《小池》写得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20、此文出自宋·杨《小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二、古诗小池原文

1、目前已有100000+人关注加入我们,

2、杨(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3、让美好的古诗词伴随孩子的成长!

4、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5、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7、幼儿学古诗《渭城曲》

8、小 池 宋·杨

9、这是宋朝著名诗人杨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里,作者用丰富的想象以及巧妙的拟人手法,将大自然的美好、灵秀充分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10、(1)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小池。

11、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12、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古诗的理解情况。

14、①小巧: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小池。

15、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小池》练习题

16、(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17、《小池》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荷塘的景色。我是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中看出来的。

18、(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9、作者简介:杨(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20、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三、古诗小池全部解释

1、宋·杨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2、幼儿学古诗《赠汪伦》

3、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小池》是宋朝诗人杨的著名诗篇。全诗原文如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5、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

6、1:指的是:小河池塘。2:简介:《小池》是宋朝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3: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7、古诗《小池》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副初夏风景画,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8、幼儿学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9、《小池》是宋朝诗人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10、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小池》参考答案及解析

11、幼儿学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12、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14、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15、作者简介:杨,(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16、(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古诗)

17、初中成绩一落千丈,隐患竟然在小学?再不看就晚了!

18、杨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19、古诗中“小池”是指池塘的意,并且以“小池”为诗的题目,对小池周边的景色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小池》是宋朝诗人杨的著名诗篇。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小池( 宋) 杨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②惜:珍惜,爱惜。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⑥头:上方。(译文)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 蜻蜓 落在它的上头

20、这首诗与李白无关,是扬所作

四、古诗小池诗配画图片

1、小池译文及注释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2、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杨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平台简介)本平台专为幼儿、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服务。目前开设栏目为:幼儿学故事、幼儿学古诗、幼儿学儿歌、幼儿学英语、国学经典诵读。下一步计划开设的栏目有:幼儿学拼音、幼儿学数学、幼儿学礼仪、幼儿安全知识、家长课堂、幼师园地等。

5、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6、认识“流”“柔”等生字,会写“爱、尖”等生字。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8、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9、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

10、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荷叶才刚刚露了一个角,此时却吸引着蜻蜓飞过来。

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2、古诗小池中的一对近义词是惜和爱。

13、从疯狂补课到学霸弑师:教育被“剧场效应”绑架引发的惨剧,值得每位家长深思

14、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5、小池古诗诗句划分线,是这样理解,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16、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7、杨(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18、幼儿学古诗《春夜喜雨》

19、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20、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五、古诗小池朗诵视频

1、杨(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2、小小的池塘里,泉眼似乎很怜惜泉水,静静地流淌出涓涓细流;阳光明媚,树阴温柔地照在水面上,看起来娴静美好。池塘里的小荷才露出一点尖尖的花苞,早已有蜻蜓立在上头。

3、这首绝句取景十分别致,“泉”则称“眼”,“流”则言“细”,荷是“小荷”,叶是“尖尖角”,这“尖尖角”上还立着一个小小的蜻蜓。诗中之物,无不透着一个“小”字,紧扣了诗题“小池”,通篇显得小巧玲珑,天真妩媚。不用安排句法,只这些小巧天真的形象,已令人目悦神怡。

4、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5、杨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6、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7、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说:泉眼悄然无声是因为爱惜细细的流水,树荫倒映在水面是因为喜爱晴天和风的温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紧裹的叶尖,早早的就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落在它的上面了。

8、(2)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还没有展开。早有一只小小的蜻蜓停在它的上面。

9、小朋友,大自然缔造的万物都有各自的美,你们喜欢荷花吗?除了荷花,你们喜欢的花是什么呢?好了,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见吧!

10、小池杨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11、小池古诗小娃撑小艇的拼音是:xiaochigushixiaowachengxiaoting。

12、次句“树阴”“照水”后着一“爱”字,则似绿树以池水作妆镜,在柔和的阳光下展现其绰约风姿。这两句把读者引入一个精巧、美妙的境界,使人情味盎然,饶有兴趣。

13、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孩子能很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14、(1)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绿树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将自己的影子投在水中。

15、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17、四句更推出胜景特写,奇妙之极:一支新荷刚出水面,其叶尚卷成一个尖角,仿佛一个初展身姿、睡眼未开的少年,而立在它头上的那个小小的蜻蜓恰似一个美丽的少女。一个“才露”、一个“早已”,前后接续,把蜻蜓与荷花相倚相偎这一自然界的和谐情景描绘尽致。无限生机,多少天趣,集中在这个聚光点上,照亮了全诗。

18、幼儿学古诗《回乡偶书》

19、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20、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六、古诗小池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炼字以及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

2、(2)小池景物有哪些特点?

3、《小池》是宋朝诗人杨的著名诗篇。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是描写着夏天的景色希望可以帮到你!

4、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5、(3)诗人以一个“惜”和”爱”字赋予泉眼、树阴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阴爱恋,富有情趣。“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常被人引用来赞美年轻人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初露头角,前程远大。

6、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

7、古诗《小池》的千古名言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再细品全诗,还不仅在于以小巧玲珑取胜,其之处更在于巧妙地描绘出了自然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起句“泉眼”、“细流”本夏日平常光景,用一“惜”字连接,则仿佛一股清泉无声地流淌是为了故惜涓滴,将无情化为了有情。

9、小池 宋代 · 杨

上一篇上一篇:吕岩《牧童》译文(精选文案68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