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李清照简介手抄报(精选文案139句)

一、李清照简介

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是年九月十三日,李格非为已故“同里人”、明水西三里之廉家坡著名隐士廉复

3、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4、而赵明诚的《金石录》就是《集古录》的Plus版本,收录的金石拓本更多,考证更深。直到现在,它在考古界依然有重要价值。

5、更何况苏轼是谁呀,她老爹李格非的老师,李清照应该叫师祖。欧阳修是谁呀,苏轼的老师,李清照应该叫曾师祖。

6、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7、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8、在杭州,经人介绍,李清照认识了一个自己的崇拜者——张汝舟。

9、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1、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12、文坛爆炸了,从宋朝炸到清朝,被李清照气到吐血的文人一个接一个。

13、这部巨作有多厉害呢?之前的文坛大神欧阳修写过一本《集古录》,是当时考古学的经典。

14、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15、宋哲宗元六年(1091年)

1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18、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19、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20、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二、李清照简介手抄报

1、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2、一首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一首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3、这首《浣溪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大致是说:

4、赵明诚说:“我在梦里读到一本书,上面写着‘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5、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被经典化的女词人——其他女作家虽可能受称赞,但很少被视为一个时代创作的代表,也很少被模仿。

6、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7、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8、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9、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

10、李清照上诗赵挺之救父,有“何况人间父子情”句,“识者哀之”。(张棪序

11、“王安石、曾巩,写文章很厉害,但他们的词一看就让人晕倒,根本读不下去!”

12、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13、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14、李格非官太学博士。是年十月庚午,哲宗幸太学。十二月,李格非奉命撰文记哲

15、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16、万物皆有裂痕,那是渣男进来的地方。

17、此时,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正在杭州等着她。

18、“晏殊、欧阳修、苏东坡这些大佬,都有大才,可惜他们没有音乐细胞,把诗当成了词。”

19、四月,赵挺之除中书侍郎。

20、得到叛军造反的消息,赵明诚万分悲痛,拿起一根绳子……别担心,他不是上吊,而是把绳子垂下城墙,带着两名副手连夜跑了。

三、李清照简介200字左右

1、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2、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

3、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

4、是年,章为相,请编《元诸臣章疏》,召李格非为检讨,不就,遂被降职通

5、李清照则到处搜寻字画、奇书,这其中,还有唐朝手抄本的李白、杜甫、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集。

6、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纵观李清照的一生,从一个深闺里无忧无虑的少女到后颠沛流离的妇人,不论是哪种角色,李清照都自有一股气质在,让人敬畏称许,这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8、宗幸太学君臣唱和始末。

9、结局当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10、李清照呢?一个女人,狂得起来吗?

11、正月乙卯,哲宗死,弟赵佶立,是为徽宗。

12、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3、一是张择端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被选入皇宫。宋徽宗第一次见到如此高清无码大图,震惊了,盖章点赞。

14、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1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16、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7、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18、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9、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罢相,五日后卒,此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青州(今山东益州)长达十年,共同校勘金石古物,尽得其乐。靖康之便后赵明诚起复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赴建康途中染疾身亡。李清照自此孤苦无依,漂无定所,晚年来往于金华、临安两地,境况甚为凄凉,在乱世中目睹了山河破碎,朝廷苟且偷安的李清照抑郁而终。

20、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四、李清照简介资料及生平事迹

1、是年正月十四日,李格非撰《哲宗幸太学君臣唱和诗》碑文成。

2、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3、再没出过这样一个女人。

4、六月,赵挺之为避蔡京嫉,引疾乞罢右仆射。

5、地址:皇姑区北陵大街32号

6、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7、”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且“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为一帙

8、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9、大宋文坛上有很多狂人,柳永、苏轼、陆游、辛弃疾,一个个比一个跩,那个叫周邦彦的,还敢跟宋徽宗争李师师小姐,要不说文人想去的时代首选宋朝呢,那是个允许文人傲娇的时代。

1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1、还记得《红楼梦》里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吗?谁说只有我们现代人会玩套路!这一对父子,和那一对母女一样,都是套路高手。

12、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13、从后来赵明诚又被重新起用来看,估计朝廷也理解他的苦衷。

14、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

15、以上内容可不是我瞎编,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她的《词论》一看。

16、不好意思,基本上是对的。只是在那个尊卑有序的时代,人们不适应这种表达。

17、李清照芳华妙龄,才情泉涌,动不动还能喝个大酒,关键还“人比黄花瘦”,这样的姑娘不追,简直不配为人!

18、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19、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

20、但不管怎么说,临阵脱逃、贪生怕死这两口锅,赵明诚是背牢了。没过多久,他因痢疾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五、李清照简介100字左右

1、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2、七月,赵挺之被追所赠司徒,落观文殿大学士。家属、亲戚在京者均受株连,赵

3、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4、然后笔锋一转,“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以嗅青梅做掩护,又把来提亲的赵明诚偷看一遍。

5、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6、然而,这又面临一道世俗障碍。按照宋朝法律,女人是不能提离婚的,除非丈夫犯了重罪。

7、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9、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称为是“千古第一才女”,甚至有很多男诗人都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还是常态,所以女性想要在社会上出名就变得尤为困难,但是李清照就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自己,也为当时的女性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这样的李清照她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后还落得了一个颠离漂泊的下场。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下李清照的一生,还有她的感情生活,跟赵明诚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成了一段佳话。

10、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1、宋哲宗元四年(1089年)

12、地址:沈河区哈尔滨路118号华府购物广场3F

13、老年人恋爱这事,幸运了是老来伴,不幸了就是老房子着火。

14、她将这个尴尬又幸福的时刻,写成一首《点绛唇》。这个词牌很有意思,“绛”是大红色,从字面看,就是“涂上我的口红”。

1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6、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17、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昼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18、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19、我们常常说五毒倶全:骗、赌、帮、烟、娼,那可都是连男人沾了都没好果子吃的事,可李清照偏偏沾上了一样厉害的——赌。而且她对赌博可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到了执迷不悟的地步。那李清照喜欢什么赌博呢?据她自己说,是“打马”。打马就是今天麻将的前身,看来,打通宵麻将,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她说过这么一句话:“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原来李清照写这篇《打马图序》,通赌博,她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千万年后的后辈子孙都知道,“命辞打马”这种赌博游戏,就是她李清照幵创的。

20、但分析一下当时的环境,还是替赵明诚感到一丝委屈。

六、李清照简介

1、欧阳修一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知打动过多少青春少年。李清照这句“月移花影约重来”,也有同等杀伤力。

2、李清照26岁,居青州。

3、点击上面卡片,查看更多诗友们的原创诗词

4、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5、一路逃难过来,或丢或盗,手里仅存十之一怎么能落到张汝舟手里呢?

6、赵明诚母郭氏率子女、媳妇移家青州。

7、为了将其发扬光大,她还写了《打马图经》,“打马”就是麻将的前身。

8、作为宋词的一代大家,李清照的词从不只是婉约所能概括的,她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尽显俏美可爱,还有《点绛唇》中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诠释了含羞娇人之态,而《夏日绝句》中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巾帼豪情。

9、要知道,这些文物对于李清照可不是理财产品,而是她和赵明诚的事业,据说宋高宗曾经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她都没出手。

10、他们对李清照的批评,具代表性的是一句话是“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总结为两个字:狂妄。

1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12、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13、千万别觉得,才女都不食人间烟火。除了词写得好、酒喝得多,李清照还有一大绝技——打麻将,不仅玩,还是专家。

14、出阁之前,她向大宋首都开封的媒体界,扔过去两首《如梦令》。

15、嘿嘿,在古代这不仅是个事,还是个大事——欺君之罪。

16、公元1155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金石录》后的第二十年,李清照去世。那一年她七十二岁,善终。

17、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18、在古代诗歌史上,唐朝是诗词文化的一大巅峰,其中诞生了不少著名诗人,而到了宋代时,词坛也是群星璀璨,有豁达开朗的苏东坡,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辛弃疾,这些男子的诗词固然让人叹为观止,但却也无法掩盖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光芒。

19、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20、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遂与流人伍。

1、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2、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朽无能,自毁长城。

3、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4、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声东击懒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长秋折鱼鳞安享年72岁,史上济南历城人性七集,并称济南二安其父。

5、晚年李清照,似乎越来越激昂。她一边流亡,一边激发大宋的志气:

6、“姑娘,这道灯谜的谜底我家里有,要不加个好友,回头发你。”

7、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

8、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9、地址:铁西区北三东路15甲3门

10、父亲很高兴:“儿啊,咱有房有车,还有首都户口,谁家姑娘?爹给你找媒人。”

11、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12、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1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1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5、绍兴二年,李清照在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晚景颇为凄凉,卒年五十三。

16、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17、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18、赵明诚马上制订了偶遇计划。在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上,他鼓足勇气,对正在看灯谜的李清照说:

19、北宋文坛的风花雪月,正在风流云散。李清照也文风大变,这期间,她出名的是一首《夏日绝句》:

上一篇上一篇:中秋节古诗词100首三年级(精选文案133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