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渊
1、原交通学院教职员工沈明敏
2、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落事务。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内乱,割据并州地区。建立汉国,设置文武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年号永凤。任贤纳谏,恭俭勤劳,励精图治。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3、《晋书》中解释了刘渊姓刘的原因——“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冒顿单于本姓挛鞮氏,在白登之围后,刘邦采取了和亲的措施,那位宗室女与冒顿的后代,便以刘为姓。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迁居中国。在汉灵帝中平年间,南匈奴单于曾经出兵辅助平定黄巾起义,董卓之乱时,他们又入寇太原、河东等地,继续向中原地区挺进。
4、所谓大单于只是虚衔罢了,这事并不难办,但拓跋猗卢的要求不止一个。他接着说,当初司马腾还曾答应,封赏拓跋猗㐌为公爵,封国在代郡。这个承诺希望也能够兑现。
5、刘渊希望,学生能掌握半导体器件的输运机理和制造工艺,在半导体领域发光发热,接续着他的教学科研“星星之火”。
6、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外来民族,要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当然不能完全沿用自己原来的那一套,而必须给自己找一套正当性叙述,而刘渊找到的这个叙述就是,匈奴和汉朝曾经长期和亲,匈奴单于都是汉家外甥,有汉朝皇室血脉,所以自己并不是化外戎狄,而是汉朝的继承人。
7、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使日益腐朽的司马氏政权江河日下,对国内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减。早就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刘渊借中原板荡之机,在西晋北部版图上独立门户,建汉称帝,攻城掠地,由此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刘渊,生年不详,祖父为南匈奴单于於扶罗,父亲为匈奴左贤王刘豹,母亲为匈奴呼延氏,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史料记载,匈奴刘姓源于汉匈和亲。当年,匈奴强盛时,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晋书》),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并取了汉名。承袭父祖,刘渊也跟着姓了刘。
8、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省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304-310年在位),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氏。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落事务。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内乱,割据并州地区。建立汉国,设置文武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年号永凤。任贤纳谏,恭俭勤劳,励精图治。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王济:渊有文武长才,陛下任以东南之事,吴不足平也。
9、刘渊从小被人说长相不俗,这话不是恭维,因为刘渊确实祖上是匈奴,他的身上跟其他人流的是不一样的血。刘渊不仅是匈奴后人,而且据说还是冒顿单于的直系后人。
10、刘渊称汉王后,“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11、永嘉二年,刘渊正式“即皇帝位”。
12、“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
13、然而人心并不在刘和这一边,许多人只是被挟迫而已。田密与刘璿首先叛变,他们不仅没有杀死刘乂,反而带着刘乂杀出平阳,投奔驻扎在平阳郊外的刘聪。刘聪立即传令全军戒严,刘锐与马景无机可趁,退回平阳城。
14、拓跋猗卢的爽快是另有原因的,铁弗匈奴、白部鲜卑都是拓跋鲜卑的仇人。
15、孔恂、杨珧是朝廷重臣,代表着朝野相当一部分汉人的思想和观念,他们鄙视、仇恨胡人,更抵触像刘渊这样文韬武略的匈奴人,使刘渊屡不得志,甚至一度险遭不测。刘渊虽然有志向,有能力,有魄力,但是在讲究门阀出身的魏晋时期,却很难得到汉人的支持和拥护。刘渊想成大业,想立足中原,想得到汉人支持,好的办法就是扯起汉旗,以怀人望。
16、如果说刘聪继承了刘渊性格中枭雄的那一面,那么刘和很有可能只继承了刘渊性格中迂腐的那一面,刘和很明显缺乏军事才能,所以才会在创业的艰苦阶段让弟弟在战场上独美。刘和应该也缺乏政治才能,所以他在被立为太子之后,给人留下了驭下无恩、多猜忌的恶劣印象。
17、从此可以看出,刘渊的确是匈奴人,由于历代汉朝与匈奴和亲,特别是匈奴贵族与刘氏汉室,有紧密的姻亲血缘关系。
18、两汉时期,雁门以北曾是朝廷的有效辖区,当年汉武帝伏击匈奴的第一仗就是在马邑打响的,但到了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天下大乱,胡人占据了此地,汉人的统治已无法到达。魏晋两朝以雁门关为北部边塞,雁门以北虽然还有百姓居住,但实际上已经被放弃了。
19、刘渊以汉做国名,但是实际中既不被汉人认可,也不被他的匈奴族人所理解。总体而言,“汉”这个招牌在匈奴人手里没有起到作用。所以后来汉这个国名被改成了赵。
20、河瑞二年(310)七月,刘渊抱憾病逝,谥曰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刘渊打着汉旗“借尸还魂”,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手段,也达到了一定目的;但他建立的汉政权,在本质上却是匈奴贵族和上层社会的专政。晚年,刘渊看到汉匈之间的民族隔阂难以抹平,称汉“以怀人望”越来越行不通,故临终前恢复匈奴传统旧制,实行“胡汉分治”。
二、刘渊
1、刘渊不仅仅是一个被严重汉化的匈奴人,他还有着一些自己祖先遗传的本事,比如弯弓搭箭,比如舞刀弄枪。而且上天也赐给了刘渊一副好身板,高大威猛,胡子拉碴。只要刘渊往人群中一站,就是典型的一副西部风格的电影片花。
2、但西晋却恰好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大乱,各地宗王以各自封地的兵源为后盾,长期混战,争夺对朝廷的控制权。后形成了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相互对峙的局面,而当双方的汉族兵源接近枯竭的时候,已经迁居内地的匈奴部落就成为拉拢对象。西晋的司马氏皇族没想到的是,他们本来是想利用匈奴,结果却成了匈奴在内地崛起的好机会。
3、不存在的彩虹:一战德国海军舰队自沉记
4、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刘裕是刘邦的后代,刘裕自己也是以此自称的。而刘渊是匈奴人,与刘裕没关系。
5、刘渊含着眼泪接受了这个现实,跟卖安利的一样对着镜子默默告诉自己:我行!我一定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金子总会发光!刘渊,你要振作!
6、在刘渊看来,汉王朝曾统治天下长达四百多年,深得人心,所以刘备一个卖草鞋的出身,和汉室只有那么点微末关系,却依然能够创建帝王的伟业。现在,刘渊自己可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外甥,当年匈奴先祖曾与汉室约为兄弟,如今兄长亡国,弟弟来重新复国,也容易能够让百姓接受。
7、土木学院线上教学“六字诀”守望云端十二时辰
8、当天深夜,刘和召见了武卫将军刘盛、刘钦、左卫将军马景与右卫将军刘安国,这四人全都是顾命大臣,分别掌握着禁军兵权。
9、初平元年(190)年,曹操联合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於扶罗先是归附袁绍,后又投靠袁术。
10、刘渊在位时抑制匈奴人滥杀无辜,但匈奴人所到之处却依旧生灵涂炭,汉人也因此对匈奴人恨之入骨。即使刘渊自称为汉皇帝,打着汉朝的旗号,但他所建立的国家依旧是一个匈奴贵族统治的国家,汉人根本就没有人权,因此中原百姓极少依附于他。所以即便在晋朝腐朽不堪时,刘渊进攻洛阳却依旧受挫,被迫退兵。
11、刘聪(?-318年8月31日),一名刘载,字玄明,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汉赵(前赵)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310年―318年在位。刘聪骁勇超人,博览经史典籍,善于写文章,在位期间,先后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覆灭西晋政权并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时大行杀戮,又宠信宦官和靳准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于朝政,只顾纵情声色。麟嘉三年(318年),刘聪去世,谥为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12、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三十二万,反击匈奴。由于刘邦轻敌冒进,中了匈奴诱兵之计,被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
13、从这里可以看出,刘渊是正宗的匈奴人,是单于冒顿之后,可谓出身贵胄。
14、笔于2019年4月10日晚
15、这种“借壳上市”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常见,其大的作用就是向天下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正统性,对招徕百姓,稳定政局有积极的作用。
16、不过,与后出的许多后来人相比,刘渊有一点做得是比较好的,那就是他不暴虐,对载舟覆舟的理解比较透彻,所作所为和政治蓝图大体上是一致的。而在他的后继者当中,有那么几个就是很差劲的,腆着大脸说自己是正统,实际上干的就是残民虐民的勾当,这样的狗屁,离刘渊可真是差远了。
17、特洛伊战争只是一场成年礼?
18、原因三因为汉朝统治长达400年,亡国才没有多久,天下局势还是很混乱,百姓都在思念大汉朝,而刘渊明白了,这个时候想自己坐稳这个位置,就要向百姓证明自己的政权是合法的、正统的,告诉百姓自己也是汉人的后代,不用担心会不一样。历史证明他利用了汉朝,顺利灭了晋朝,建立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国家,汉赵。
19、刘楚海刘扬翌刘逸骐刘绍青刘梧坤刘廷铂刘增丞刘恒讯刘珀钎刘同原刘俞邺刘诩成刘宁晓刘桓锐刘千叶刘渊乘刘宸先刘和弛刘永徵刘佩赤刘玉暄刘尧圣刘卫普刘杭森刘泷声刘竹亮刘涛韩刘珂喧刘煜卲刘谦宣刘冠维刘儒史刘席峰刘珝祖刘基佳刘名钊
20、《晋书·卷一百载记第一》记载,刘渊乃是“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冒顿单于就是那个曾经“鸣髇血污”杀了自己亲生父亲,统一北方草原,差点活捉刘邦,给吕后写信求爱的匈奴帝国建立者。那么,他的后人怎么改姓刘,并且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呢?
三、刘渊是刘邦的后代吗
1、他的汉文化程度很高
2、解放战争时,国民政府向英国购买巡洋舰,起名“重庆号”,老校长这批留英学生正是在接“重庆号”这艘巡洋舰从英国回国途中,在一些爱国官兵的影响下毅然随舰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来,老校长转入人民海军学校、快艇学校、大连海军指挥学校任教。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培养地方航海人才,他转业到浙江,被奉调到宁波航务学校、浙江交通学校任教。1973年4月,我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浙江交通学校工作,这才开始认识老校长。当时,他是船驾科的老师,我在行政科当办事员。
3、刘琨花费如此代价,终却只能一声叹息,偃旗息鼓。
4、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落事务。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内乱,割据并州地区。建立汉国,设置文武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年号永凤。任贤纳谏,恭俭勤劳,励精图治。
5、博士生活的后一年,刘渊还在钻研薄膜垂直晶体管,这是一个薄如蝉翼、软如发丝的新型半导体电子器件,有潜力应用在多种电子设备中,诸如可弯曲的平板显示器、可植入式芯片,甚至可以在家打印的射频识别装置。
6、西晋永兴元年(304)十月,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改元元熙。因晋氏犹在,四方未定,刘渊没有贸然称帝,而是效仿当年刘邦,权且称汉王,依照汉制设置百官。元熙五年(308),刘渊羽翼渐丰,便正式称帝。刘渊是匈奴人,一心想着兴邦复业,可他为何要称汉皇帝呢?笔者认为,这与刘渊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
7、“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8、往近的说,汉献帝是东汉刘秀之后,而刘秀则出自汉景帝长沙定王刘发之后。而汉景帝的父亲是汉文帝,汉文帝则是刘邦之子。
9、因此在汉赵政权中,大单于就是一种传统,是管理本族部众和六夷(“六夷,盖胡、羯、鲜卑、氐、羌、巴蛮;或曰乌桓,非巴蛮也。”)联军的职位,是刘聪等人把它变成了实际上的太子职位。
10、为了收揽民心,刘渊抑制滥杀烧掠,但灭晋过程中滥杀无辜、烧掠奸淫之事虽禁不止,以至于“流移四散,十不存……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晋书》)。河瑞元年(309),刘渊集中兵力进攻洛阳。洛阳百姓虽恨透了腐朽的晋王朝,却死也不肯接受匈奴人的统治。两次进攻,均遭到洛阳军民的猛烈抵抗,刘渊被迫退兵。
11、刘渊作为一个匈奴后裔,一心想征服天下入主中原,建立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仅凭他的影响和号召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才会想到了拉大旗作虎皮,想方设法与汉朝扯上关系,甚至直接把自己的国家直接命名为汉国。当时蜀汉灭亡未久,还有很多蜀汉遗民心向故国,所以刘渊才会也把刘禅尊奉为祖上,以表示自己是汉朝的正宗传人。
12、西晋以篡魏自立建立,在篡魏过程中又经历了多次的大规模血腥杀戮,所以,西晋本身就是有比较大的危机的,一些士族虽然一样出仕,担任官职,但内心并没有完全把自己家族的命运与西晋王朝捆绑在一起。当西晋已经出现崩溃的征兆的时候,这些人自然会寻找另外的出路和机会。
13、不久之后,於扶罗去世,其弟呼厨泉继承单于位,任命於扶罗之子刘豹为左贤王。
14、大家听了,觉得是一个好主意。刘渊就宣布自己是汉王。
15、之后,南匈奴依附汉朝,逐步南迁,与中原汉族混居。
16、于是众人结盟于东堂大殿。次日,七月壬午,天刚破晓,刘和派刘锐、马景去进攻刘聪,呼延攸、刘安国去进攻刘裕,刘乘、武卫去进攻刘隆,尚书田密、武卫将军刘璿去进攻刘乂,要将几个弟弟一网打尽。
17、刘渊大概出生于253年,作为移民的后代,他在童年时代就是个“匈奸”,喜欢读书,汉化程度很深,热爱儒家典籍、史学著作,尤其喜欢兵法经典。十二三岁的时候,他作为人质来到了曹魏帝国的国都洛阳。曹魏此时已经日暮西山,太阿倒持于司马家族,司马昭亲自接见了这个异族少年,并表达了对他的赞赏,甚至把他比作西汉年间的匈族名臣金日磾。
18、而刘渊自幼接受儒学和汉学,对汉学经典极为熟悉,“《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故,从血缘到所受教育,刘渊尊奉汉帝是符合情理之事。
19、但是制作这个“垂直薄膜器件”的难处,在于对材料的无损制备和转移。每一个器件要经过多次光刻、刻蚀、蒸镀、磁控溅射等工艺,然后一遍遍的检查采集的参数,一步错了,需要再重头来过。
20、刘和即位的第二天,七月辛巳,时任宗正的呼延攸与时任卫尉的西昌王刘锐对刘和说:“先帝真是不知轻重,让三王(指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屯兵于京师之内,又让大司马(指楚王刘聪)手握十万强兵驻扎在京师近郊,陛下只是暂时寄坐龙椅,来日大难恐怕难以避免,请陛下早做准备。”
四、刘渊建立的王朝叫什么
1、刘琨无法拒绝拓跋猗卢,当时已有拓跋鲜卑三万多家迁居到陉北五县,占领已是既成事实。刘琨只能答应,他将五县百姓迁徙到陉岭以南,给拓跋鲜卑腾出地方,拓跋猗卢徙来十万家鲜卑,五十万人,入住新地盘。拓跋鲜卑由此获得了南下中原的桥头堡,此后两百年,此处一直是拓跋鲜卑重要的活动中心。
2、原因一大汉朝是历史少有国家统百姓安居乐业,在百姓心中汉朝还是很有地位的,每个百姓都以汉朝为荣,虽然后汉朝灭国了,但是不架不住百姓心里有汉呀,而且汉朝在世界上也是排上名,说出去都知道汉朝是很厉害的,所以刘渊要借用汉朝。
3、在湖南大学,学校和学院都注重原创性的基础研究,这让刘渊有机会将科研方向聚焦在他一直想开拓的领域——“新型晶体管的异质集成与器件构建”。自入职以后,他已经发表包括第一/通讯作者的文章1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4、刘钦等人吓坏了,都说:“臣等愿以死奉诏。”
5、而北匈奴连年内乱,周边部落同时侵略,汉朝乘机出兵,击败北匈奴,将其赶出漠北。
6、193年,袁术出兵曹操的根据地陈留时,於扶罗跟随黑山贼一同支持袁术。
7、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304年-310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亦作汉赵),308年称帝,改元永凤。310年,刘渊病死,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8、其实,刘渊称汉皇帝,不过是“借尸还魂”,打着汉朝的旗号发展匈奴。为了把戏演好,刘渊不但“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晋书》),假模假样地以汉朝皇帝的后嗣来立国,而且套用刘邦问世的传奇传说,编造了一个自己是太阳精之子的鬼神故事,神化自己是刘邦第意在宣扬君权神授,为其统治制造舆论。
9、在西汉初期,匈奴侵扰汉朝,而因为当时汉朝刚建立,需要休养生息,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主动出击匈奴,汉朝为了汉匈之间的安定,所以就采用和亲的办法。
10、刘渊,汉赵开国皇帝,匈奴族。他文武双全,趁西晋八王之乱时,于304年自称汉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位以祭祀,割据并州建立汉国(史称汉赵、前赵),建年号元熙。308年,刘渊正式称帝,改年号为永凤。他在位六年后驾崩,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11、刘渊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由于他文武双全,语出惊人,司马昭对他另眼相看。西晋时,刘豹去世,刘渊代父之职,成为南匈奴左部帅,历任北部都尉、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等职。期间,刘渊“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晋书》),幽冀一带的名儒,也不远千里纷纷前来拜见,个人威望与日俱升。
12、彼时,众多匈奴贵族都希冀刘渊重整当年呼韩邪单于的“霸业”,然而这只不过是区域的小动作罢了,刘渊想得到的要多得多。八王之乱以后,西晋的动荡人尽皆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刘渊深知此刻只需要机会,或许便能够创下中原更大的基业,而这就需要放眼大中原了。
13、关于后人对前赵光文帝刘渊的评价,这里摘取几条仅供参考。东晋元帝司马炎:刘元海(刘渊)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唐宰相、《晋书》主编撰房玄龄:或篡通都之乡,或拥数州之地,雄图内卷,师旅外并,穷兵凶于胜负,尽人命于锋镝,其为战国者一百三十六载,抑元海为之祸首云。北宋大臣、《资治通鉴》主编撰司马光:刘渊以匈奴遗种,乘晋室之衰,奄有河汾天下。蠭起之众辐辏而归之,石勒、王弥皆北面为臣。南宋大臣谢采伯:“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明史学家王夫之:“刘渊虽挟桀敖不逞之材,然其始志亦岂遽尔哉 观其讥随、陆之无武,绛、灌之无文,则亦自期于随、陆、绛、灌之中而已矣。
14、为此,刘渊急于寻找出路,用小的损失换来大的收益向来是考虑的正方向,因此尚且弱小的刘渊采取了骚扰策略,一点点的耗去西晋的力量。
15、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政权,公元304年刘渊公开起兵反晋,刘渊自称与汉朝宗室有血缘关系,故自称“汉王”。并且追封蜀汉后主刘禅为“大汉孝愍皇帝”,以表示他所建立的汉政权是汉朝以及蜀汉的延续。两年之后的公元306年,刘渊正式称帝,定国号为汉。刘渊死后,其子刘曜继位,刘曜继位后决定与汉朝脱离关系,故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公元329年,前赵为后赵所灭。
16、可以说,刘姓身份和汉的旗号,对刘渊起事大有帮助。
17、当时的底层匈奴人,其实在进入中原之后过得并不如意。刘渊这种,至少还能接受完整的汉地儒家教育,但像刘渊这种自称有家世而且还有名分的匈奴人,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的匈奴人来讲,受教育这事显得太过奢侈。而且因为不擅长汉语,经常被当成奴隶卖来卖去,做苦力或者当兵的胡人普遍。即便是上层有身份的匈奴人,也就仅仅是个名义上的被尊重而已,实际上汉人心中的胡人地位并不高。当年匈奴右部的当家人,猛将刘猛只是不想在中原生活,叛逃出塞。结果就被汉人军队追上,杀死了事。
18、内附的匈奴,在东汉政权的“教导”之下,已经趋向汉化。
19、刘渊是匈奴贵族出身,在匈奴移民中,天然的威望就很高。同时,刘渊作为任子,长期在洛阳生活,享受王侯待遇,和西晋的士族士大夫来往很多,所以汉文化修养也很高,当时在洛阳算是名士。
20、诸子之中尤其位高权重的是刘聪。刘渊到将死之时,对于重建汉朝的理想已经彻底绝望,出于对现实的妥协,他另立单于台,实行胡汉分治。刘渊把皇位传给太子刘和,把大单于传给了刘聪,实际就是将匈奴汉国一分为让兄弟俩各持一半。刘聪还兼任着大司马与录尚书事,“大司马”是国家高兵职,“录尚书事”的官员可以直接参与政务。因此综合来讲,刘聪尽管不是皇帝,他离皇帝也仅有半个身位的差距。
五、刘渊为什么姓刘
1、刘和说明意图,四人大吃一惊。刘盛是刘渊临终前特意提拔的顾命大臣,刘渊看中的就是他为人忠诚。所以刘盛觉得自己有责任劝谏刘和,他说:“先帝还没下葬,四王也没有犯下任何罪过,一旦自相鱼肉,臣恐怕天下人都要不齿陛下所为。如今四海未定,请陛下牢记先帝遗志,不要听从那些狂言妄语。《诗》云:‘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陛下如果连同父兄弟都不相信,那还有谁可以信任呢?”
2、晋朝时期五胡乱华,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为黑暗的时期之北方无数政权相继独立,其中有十六个较为强大的,称为五胡十六国,而早建立独立政权的匈奴人刘渊,为何要将自己的国号定为“汉”呢?
3、从阴霾的冬天到温暖的春天,两个多月,他每天从早到晚地坚守在物电院的大楼中做实验、分析数据、撰写文章。每天晚上准时关灯锁门的物电院门卫黄师傅,经常看到他钻进实验室和办公室,快熄灯了也不见他出来,于是贴心的黄师傅经常为他留下走廊上的后一排路灯。
4、刘渊选择刘和根本就是个错误。西晋王朝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当年晋武帝选错了太子,刘渊亲眼目睹了悲剧的发生,如今他却走了晋武帝的老路。
5、刘渊老师为人平和而真诚,实在而开朗,他热心地帮助他人,他十分爱护所有的学生,待人接物周到细致,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获得了同事们的好评和学生们的肯定。他负担起每一期杂志许多论文的编辑工作,承担起在外学习的老师的教学任务,同时又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在我任职杂志副主编和本专业研究生指导组组长期间,对我的工作十分理解和全力支持,并舍得付出,不计回报,令我感动!
6、因为汉初和亲,嫁刘氏公主给冒顿,所以他的子孙称刘氏。
7、“云”端打卡券,在家也能畅游湖大!
8、后来刘渊的儿子刘聪登位,攻破洛阳时,屠戮了洛阳三万多公卿和百姓。就连他的儿子都不认可他的想法。
9、其时,南匈奴国人发生叛乱,攻杀了羌渠,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10、谭军武:就爱与学生“扎堆”
11、在东汉时,刘渊的先祖南单于归顺朝廷,并从此在西河之地定居。等到了三国时期,刘渊的父亲刘豹成为匈奴的左贤王,并跟随曹操平定北方。
12、刘乂当然不敢接受,兄弟俩推来推去,刘乂还只是个孩子,急得泪流满面。
13、重读三国︱疾疫、战争与士人武将
14、在这种背景下,刘渊就将国号就定为“汉”,并打出恢复汉室的旗号,刘渊则自称汉室后裔。同时他还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并祭祀汉朝以来的皇帝,表示要完成刘邦、刘秀、刘备之业。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刘渊这种做法,其实就和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后裔是一个意思,打着正统旗号,争取人心。
15、刘渊建的汉高祖以下的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既然,这三祖五宗指的是西汉、东汉、蜀汉的八个皇帝。三祖五宗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烈祖昭烈刘备、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显宗明皇帝刘庄、汉肃宗章皇帝刘炟。
16、▍刘渊病危,后事安排得一塌糊涂
17、排版:陈梦怡|责编:张景开
18、仗打得顺利。拓跋鲜卑下手凶狠,获胜之后又对仇人“屠其营”,刘虎逃到塞外,此后几十年铁弗匈奴都不敢踏足塞内。
19、除此以外,刘渊知道从秦朝以来,在中原百姓心中烙印深的就是汉朝。刘渊自称为汉皇帝,打着“汉朝”旗号,可以使中原民心归附。而且在刘渊自己看来,匈奴人本就是汉朝的兄弟,即使匈奴人曾数次撕毁合约,终被汉武帝打到衰落,但不可否认匈奴人与汉朝依旧是名义上的兄弟。既然如此,如今汉朝已经亡国,匈奴人替兄长光复汉国合情合理。
20、刘和字玄泰,据说长得不错,身长八尺,雄毅美姿仪。刘和也是汉化很深的匈奴,从小好学,熟习《毛诗》、《左氏春秋》与汉代大儒郑玄注解的《易经》。
六、刘渊
1、大家都觉得他的主意对,叫谁来带头呢?大家一议论,认为刘渊有才能,威望高,推他当单于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