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孔子语录英文版(精选文案87句)

一、孔子语录

1、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2、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6、译文:礼的作用,以遇事处理得恰当、适中为可贵。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2、·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处)《论语·八佾篇第三》(译文)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13、·吾道一以贯之。(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14、他,栖栖惶惶、席不暇温,称当世木铎,遗响千年;

1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的了吧!

16、(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7、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

20、(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二、孔子语录英文版

1、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

2、(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当仁,不让于师。(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是行仁义的事,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4、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6、译文:药虽然是苦的,但是有利于疾病的调节。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

7、·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8、(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0、译文:看他的所做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11、(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14、·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出处)《庄子·知北游》(译文)生的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了,它的生不是为了死;死的自然而然地死去了,它的死不是为了生。死和生是相辅相成的吗?生和死实际上都存在于同一体中。

1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6、巧言令色,鲜矣仁。

17、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20、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三、孔子语录十二则高考必背

1、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4、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5、(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9、(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1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13、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5、释义:孔子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16、·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出处)《论语·八佾篇第三》(译文)君主按照礼来使用臣下,臣下用忠心来服侍君主。

1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18、《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19、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四、孔子语录论语

1、译文: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

2、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4、(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6、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9、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10、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1、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1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教育的要点是开始于诗教,立足于礼教,完成于乐教。

14、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15、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1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17、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8、(出处)《列子·说符第八》(译文)高的语言是不用语言,高的作为是无所作为。

19、译文: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20、译文:腐朽的木头在怎么精心雕刻它也会很快滥掉无法成为雕像。

五、孔子语录恶搞

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上一篇上一篇:孔子的名言名句短句(精选文案8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