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人食菱
1、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7《读书要三到》
2、(1)或曰:食菱须去壳。或(有的人、有人)
3、初中语文个性化辅导哪里强?
4、听起来很官方吧,别急,干货在下面——
5、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dàn)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6、外形:有些犹如牛头,有无角的,一角的,二角的,三角的,品种和外形各不相同。花色:白色、淡红色。
7、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何必如此“护短”呢?
8、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9、菱角是水产而非山货,这就是强行要面子,不懂装懂,反为人笑。
10、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1、菱,原产欧洲。在中国南方,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多。菱肉含淀粉24%、蛋白质6%、脂肪0.5%,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风干制成风菱可贮藏以延长供应,菱叶可做青饲料或绿肥。
12、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13、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
1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
15、去:去除,去掉。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7、大度的人一笑了之,有些人却无地自容。其实有句话说得好,面子是自己凑上去丢的。不知道就老老实实说不知道,只要不是普通生活常识,像这种地域知识不知道一点都不奇怪,也不会有人取笑。
18、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9、běi rén shí líng
20、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这里有翠柳,有桃花,还有可爱的你们呀。
二、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B.这是因为他故意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2、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解释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要用来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他)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0《伯牙绝弦》
5、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6、入群可领取名师讲解音频!
7、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8、1:北方有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他在南方做官。2:都是以小见大,通过人物对话来达到讽刺效果。3:另类:特殊,与众不同的。菜鸟:新手。迷你:小巧,袖珍。草根:平民,普通百姓。热卖:畅销。4:我从不情愿和父亲在一起,到对父亲有愧疚之情,后是由衷地敬佩父亲。:不能,因为“一度”指一阵,表明这种情况曾经发生过,但现在已经过去。父亲崇高的精神品质给我确定了人生行为的准则,我也要以父亲为榜样,做个友好、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9、2020年8月推文汇总
10、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8《晏子使楚》
1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13、这个北人,就是败在后续的扯淡反而证明了前面自说自话的荒谬,为人取笑。
14、1动词清热2因为3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5、有一个生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他连着菱角的壳一起吃了下去。旁边有一个宾客告诉他:“吃菱角要把壳剥掉再吃。”那个北方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短处(错误),就说:“我并不是不知道,之所以连壳一起的原因,就是想用来清热解毒。”那个宾客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那个北方人说:“山前山后,哪里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要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6、故事中得到的道理:做人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只会闹笑话。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实事求是,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北人食菱”的故事出自明代文学家江盈科《雪涛小说》。讲述了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客,不识菱角却又装作很懂的样子,后闹出了笑话的故事。
17、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18、北人食菱的道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说不定这个你不会的问题也因此弄清楚了呢。
19、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
20、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
三、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1、原文:《北人食菱》明代江盈科
2、食菱须去壳。北京去上海千里。
3、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
4、(2)其人自护所短(短处、缺点)
5、A.坐着B.因为C.坐在座位上说
6、其实我们仔细想想,那些历史上记载的急智小故事,不都是这样嘛。所以北人食菱的第一步并没有什么问题,既护了短,又唬了人。糟糕就糟糕在他自以为成功,对后来的提问掉以轻心,随口敷衍,终于功亏一篑,面子全没了。
7、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8、菱角,又名腰菱、水栗、菱实等,是一种菱科、菱属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剥壳食用,亦可熬粥食。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味甘、凉、无毒。
9、江门五邑地区,潮汕地区习惯叫做“莲角”。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12、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13、寓意: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14、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6《郑人买履》
15、③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16、其实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那就是小学阶段!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几近于无,寥寥几篇《杨氏之子》、《两小儿辩日》等分散在各册之中。
17、菱肉含淀粉24%、蛋白质6%、脂肪0.5%,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风干制成风菱可贮藏以延长供应,菱叶可做青饲料或绿肥。
18、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9、小学语文1—6年级下册《阳光阅读100》
20、《北人食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四、北人食菱翻译
1、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的判断。同时也不能片面地理解和认识事物,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不要不懂装懂。
2、小学语文1—6年级下册精品资源
3、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5《世无良猫》
4、(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5、(重磅)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112篇
6、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初中语文组
7、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8、写给这群可爱的小讲师们
9、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答案写在在留言区。
10、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在多数时间里,我们不懂就要问。千万不要闹北人食菱的笑话,每天多学一点知识、无论是涉猎哪个行业的不懂的我们都要不耻下问,做一个有知识内涵的文化人!《北人食菱》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12、北人食菱中“或”的意思是:有的人。《北人食菱》出自明代江盈科的《雪涛小说》,原文译文如下: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3、新年·新出发·新开始·新希望新的一年祝愿孩子们健康成长,金榜题名。也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虎虎生威,虎年大吉!
14、小学时期很多课文要求背诵,文言文比较难记忆,如果孩子知道了课文的意思才会更加便于记忆。所以,从今天起,中小学微课资料发起文言文阅读训练营,孩子们跟着学起来吧。
15、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6、欢迎各位读者留言交流学习心得或学习困惑!
17、可到了初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会突然大量增加,语文学习在原来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三大块内容上增加了很大一块文言文内容!在考试中文言文的分数更是占有重要比例。到后来的中考、高考文言文这块的考核便成了拉开语文分数的重要模块。
18、2020年3月推文汇总
19、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