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赠刘景文翻译
1、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2、正是:一作“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3、王之涣《登鹳雀楼》(王美琛播讲)
4、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5、曹植《七步诗》(郭放鸣播讲)
6、《赠刘景文》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诗中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7、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8、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9、李白《古朗月行》(平凡播讲)
10、而且此诗的结句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11、一年中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3、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亦有作“正是”)
14、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15、《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16、古人写秋景时,大多是天气转阴,弥漫着凄凉的秋情。但这里有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写着深秋季节的丰富景象,流露出活力,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因此,宋代的《胡载》与韩愈的《初春水务》的《张十八人》相比,认为这两首诗意义相同,词义不同,表现都是好的(魏溪语音从方言)。
17、zèngliújǐngwén
18、黄绿:暗喻。一则苏门势力青黄不接;二则朝廷两党。
19、点▼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20、按照常理,密友高迁应该是大喜事,作为一名大文豪,思想家,政治家,难道不懂春喜?且诗中的“君须记”那是特别强调之意。这不能不让人疑惑老苏赠诗的真实目的了。他在暗示什么?
二、赠刘景文翻译
1、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2、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3、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4、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荷花已经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依然劲节。朋友,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深秋时节啊!
5、橙黄橘绿时:指秋末冬初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6、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7、《小儿垂钓》AChildLearningtoAngle
8、《赠刘景文》犹有的意思是仍然还有,《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9、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10、北朝民歌《敕勒歌》(段淼播讲)
11、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中,点明作者写作目的诗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一首(勉励)诗,诗中的橘树和人的一生一样,需要好好把握。
12、李白《独坐敬亭山》(郭放鸣播讲)
13、卢纶《塞下曲》(张晓玲播讲)
14、《山行》意思是: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15、《赠刘景文》,又名《冬景》。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16、《晨眺拒马河》OverlookingtheJumaRiverEarlyintheMorning
17、孟郊《游子吟》(蒋慧婷播讲)
18、荷花凋谢,连那荷叶也枯萎了;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应知道,美的景致就是在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9、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俊祥播讲)
20、苏轼丨《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三、赠刘景文翻译成白话文
1、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2、赠刘景文的诗意翻译及赏析
3、《梅花》TheWintersweet
4、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5、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不是没有了,荷叶干枯后就不能挡雨了。所以说是没有了擎雨盖。雨盖:俗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6、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全诗如下:《赠刘景文》作者: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7、胡令能《小儿垂钓》(云霞播讲)
8、张志和《渔歌子》(蒋慧婷播讲)
9、杜牧《清明》(平伟年播讲)
10、苏轼丨《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1、雨盖:雨伞,这里比喻荷叶。
1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霞播讲)
13、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陈淑琴播讲)
14、出处:《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5、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16、四物:荷,菊,橙,黄。这四物有一共同特点,均为夏后败或熟。
17、此诗更妙的在于借景抒情,句句均是言景,又句句无不含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耐人寻味。此诗乃东坡写赠刘景文者,东坡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景文一见如故,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就此诗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时值岁尾,荷叶枯尽,正比喻君子生不逢辰,难免潦倒失魄;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姿;四句对刘景文勖勉有加,使景文认识到前途大有可为,“橙黄橘绿”才是人生成熟的收获之期,希望他能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