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归去来兮辞原文复制(精选文案87句)

一、归去来兮辞原文

1、知盗窃之何有,乃掊门而折关。

2、《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明)马轼纸本水墨纵28厘米横60厘米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胡为、之何:宾语前置句。遑遑,不安的样子。一说急切。之,往。

4、混客主而为俾妇姑之相安。

5、接着由居室之中移到庭园之间:“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这八句写涉足庭园,情与景遇,悠然有会于心的境界。

6、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7、(24)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8、归心似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舟遥遥以轻飏”,何等轻快!“风飘飘而吹衣”,何等潇洒,且将一个一扫官场萎靡之状、无官一身轻的形象形诸笔端。归家心切,水陆兼程,与时间赛跑。

9、本文在语言上也是匠心独运而不见斧凿之痕,语言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在遣词造句上,作者是字斟句酌,很多双声词、叠韵词都是经过锤炼推敲的,却又丝毫不露痕迹,正如明代孙月峰评、闵齐华注《文选》中所说:“其妙处乃在无一语非真境,而语却无一字不琢炼”。

10、眄庭柯以怡颜: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柯,树枝。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怡,形使动,使……高兴。

1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12、《归去来兮辞》全文繁体,会有些长。请耐心读完。有一些并不是繁体字的原因,是因为它的现代字与繁体字是一样的。

1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14、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15、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6、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17、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取独

18、(译文)刚刚看到自己的家门,便高兴地奔跑过去。仆人出来欢迎,小儿子迎候在门口。园中的小径已长满了荒草,松菊还依然留存。领着孩子走进屋内,家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院的树木露出欣慰的笑颜。倚靠着南窗纵目远眺寄托清高的心境,感到这狭小的居处容易得到安乐。天天到庭院中散步自有乐趣,虽然设有大门却常常关闭。拄着拐杖这儿走走,那儿站站,不时抬头举目眺望浮云远山。白云自由自在地从山峦间涌现,小鸟疲倦了也知道向山林中飞还。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山去了。我依然手抚孤松流连忘返。

19、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20、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二、归去来兮辞原文复制

1、征夫:古今异义词,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战士。前路:前面的路程。

2、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3、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乐,形意动,对……感到高兴,以……为快乐。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琴书,名作动,弹琴、读书。

5、你看他:拄着拐杖,随意走走停停;时而抬起头来,望望远处的景色;举凡白云出山,飞鸟投林,都足以发人遐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作者就像那出岫之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归飞之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

6、以下想象归家途中和抵家以后的情状:“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写船行顺风,轻快如飞,而心情的愉快亦尽在其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写昼夜兼程,望归甚切。问路于行人,见暗自计程,迫不及待;惟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长,而嫌时间过得太慢。

7、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8、归去来兮,请终老于斯游。

9、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10、(明确)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体现出了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

1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2、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13、⑤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

14、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

15、(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16、师:说的太好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说,独创性的发言。综上所述,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所有的东西概括一下,传是写实的,辞里面写的所有的看似是相同的对象,实际上是不是相同的情景?

17、师:对,就是周边环境,植物。好,继续说。

18、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19、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20、板书:宅边有五柳树松菊犹存

三、归去来兮辞原文朗诵

1、引壶觞以自酌:取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引,取过来。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可以用陶渊明的事迹写。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4、师:同学们好,请坐!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一课吧。

5、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于是。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衡”,同“横”。衡宇即横木为门的房子。宇,屋檐。载……载……,一边……一边……,如“载歌载舞”。

6、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7、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8、卧江海之澒洞,吊鼓角之凄悲。

9、师:不错哦,听大家朗读的熟悉程度,对字音的把握,说明大家对内容比较熟悉。我们刚刚说了它和我们学过的诗文里有众多相似之处。今天我们以《五柳先生传》为例,大家一起来找找证据为什么说它们有相似之处。哪些地方有相似之点。

10、舟遥遥以轻飏:船在水面上轻轻荡漾前进。遥遥,漂流的样子。以,而。飏,船行轻快。

1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触景生感,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中,感到大自然的迁流不息和人生的短暂,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思想。虽然略有感喟,但基调仍是恬静而开朗的。这一段承上启下,把笔触从居室和庭园延伸到郊原和溪山之间,进一步展拓出一个春郊事农和溪山寻幽的隐居天地;并且触物兴感,为尾段的抒情性议论作了过渡。

12、(28)春及:春天到了。

13、(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

14、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15、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16、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17、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18、⑤(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省主语“余”)

19、(6)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0、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便弃官归田。正如朱自清先生在《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中指出的那样:“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

四、归去来兮辞原文

1、(3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2、(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3、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5、师:所以我们说《五柳》是现实世界,是理性化的、窘迫的、成年后的生活现实。《归去》是内心世界,是理想化的,诗意的、孩童般的田园牧歌。我在第一次上这个课时,我的学生还问我“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陶渊明刚回乡下,哪来的稚子侯门?哪来的童仆欢迎?”

6、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7、《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辞楚王之聘,妻子很支持他,说:“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审容膝之易安”,这里借用来表示自己宁安容膝之贫居,而不愿出去做官了。这与“三径就荒”一样,都是引用同类的典故,仿佛信手拈来,自然合拍,而且显得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

8、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9、②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独

10、盘桓:徘徊,留恋不去。

11、“以、而、之”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1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13、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14、师:这还是直抒胸臆表达手法的相似。在这里我们先小结一下,我们发现两首作品在抒发的感情很多类似之处,这是一个大前提,我们主要看一下具体的情景、内容有没有相似的点。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关于酒,关于住所,关于写作,还有没有其他相似的?

15、生4:我想补充前面第一个的酒,在《五柳先生传》中是“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在《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我就是想补充这一点。

16、(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17、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呼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18、(译文)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任随心意决定去留?为什么遑遑不安,想要到何处去找归宿?富贵并不是我的愿望,仙境难以期求。向往良辰美景独自前往,有时把手杖放在田边,在田野里锄草培苗。登上那东边泽旁高地我放声长啸,来到这清澈的溪流岸边我即景赋诗。姑且依照自然的变化走完人生的道路,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

19、均海南与汉北,挈往来而无忧。

20、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五、归去来兮辞原文多少字数

1、警六用之无成,自一根之返流。

2、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3、归家之乐→天伦之乐→室内之乐→园中之乐→室外之乐

4、生生所资:赖以维持生计的。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

5、④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省主语“余”)

6、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7、即可免费领取52本精读好书

上一篇上一篇:离骚原文全文长太息以掩涕兮(精选文案66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