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潼关吏原文及翻译注音(精选文案63句)

一、潼关吏

1、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胡,我国古时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安禄山。

2、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4、他希望百姓安康幸福,也知道只有大唐军队胜利归来,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5、而用诗歌记录下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之人,更是寥寥无几。

6、杜甫对百姓同情,却也有对世道的无奈。

7、(40)如:好像,仿佛。

8、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9、潼关吏的吏是官差,差役的意思。

10、大城小城:泛指建筑在山上的大小城。

11、他寄情诗歌,以诗咏志,虽毫无政绩,却留诗青史。

12、杜甫终于觅得时机,趁叛军看管不严,逃出长安,投奔肃宗。

13、备考|考试中常见通假字及其出处

14、他将忠君念家,怀才不遇,十年悲愤之情交织在一起,写下了《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

15、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16、他用一支笔,写出了战乱之下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勾勒出国家动荡后的真实生活。

17、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往往是不可预估的,百姓被裹挟在灾难中,每个人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的方向。

18、“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19、在唐朝璀璨的诗歌星河中,李白、杜甫二人无疑是为耀眼的双子星。

20、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余丈。

二、潼关吏原文及翻译注音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诵读

2、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3、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4、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5、(跟S姐背诗文)《道德经》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

6、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7、从黄昏到天亮,老翁虽逃,老妪却被抓,一个本就不完整的家庭,变得更加支离破碎。

8、备考|文言文的断句技巧

9、然而,杜甫却因为为好友房琯仗义执言,惹怒了肃宗,被贬华州。

10、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1、《石壕吏》中,从“暮投石壕村”一直到“独与老翁别”,杜甫作为一个旁观者,叙述着整个故事的发生。

12、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更是将阶级矛盾、贫富差距,展现得淋漓尽致。

13、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14、杜甫认命了,不管自己如何才高志广,终究不敌现实的凄凉。

15、(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6、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17、桃林战:桃林战役。此战中唐军将领哥舒翰遭遇伏击战,20万大军中数万人被淹死在黄河,这也就是下文中所说“百万化为鱼”。

18、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19、(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0、(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三、潼关吏原文及翻译

1、他心系天下,为国为民,虽仕途坎坷,却初心不改;

2、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忍辱负重,乞怜谋生。

3、“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4、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决定留在长安,哪怕弯下自己的脊梁,向世俗妥协低头,也在所不惜。

5、从古至今,世人往往将目光转向帝王功绩,成败得失上,而忽略了百姓疾苦、泪悲千古。

6、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7、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

8、这首诗的对话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

9、“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诵读

11、而杜甫正从洛阳返回华州,眼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于是写出了流传百世的“三吏三别”。

12、三吏三别虽只有六首诗,但却从不同的角度,将百姓的“孤苦无依靠,半点不由人”的命运记录了下来。

13、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14、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15、可等到的消息却是“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16、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17、肃宗大为感动,亲授杜甫左拾遗职位,让他可以近龙颜,事君王,以偿所愿。

18、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19、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20、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

四、潼关吏拼音

1、“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2、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3、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上一篇上一篇:红杏枝头春意闹译文(精选文案83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