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隐寺僧某
1、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 献;其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2、(19中考解析)B(谤,提建议)A(以:按照)B(判断句式)D
3、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4、C.与盟而送之盟:盟誓,结盟
5、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6、文意理解选择题。C。众人认为他改变了了其父节约的家风不对
7、这是张雨观帖后的一段书跋。虽不知对何帖而发,但意思是清楚的。他认為宋季书法之弊在於对楷法的破坏。宋末,荪壁老人以率更法力洗俗书之谬。鲜于公指鲜于枢,他南下落户杭州為1284年,此时荪壁老人还在。荪壁,指金应桂。字一之,号荪壁。钱塘人。戚辅之《佩楚轩客谈》说:一之雅标度,能欧书,受知贾似道。晚居西湖南山中,筑荪壁山房。鲜于枢敬服其楷法,向他学习过。鲜于枢在晋唐楷法中浸淫非短,被赵孟頫誉為“笔笔有古法”。张雨认为,行草可以中年习,但楷书非得自临模始。本帖很可见张雨在楷书上的功力。
8、C.皆匿笑强进匿:偷偷地
9、、齐燕铭关于《聊斋志异》版本信跋
10、卷八:《田七郞》至《辛十四娘》十八篇。
11、(2)尔之择选,当是未饥!(1分)
12、卷一:《考城隍》至《鼠戏》三十三篇。
13、送上关于聊斋的材料三件,请阅。我意会编、会校、会注、会评本如果搞得好,抄本即可不印了。但看来四会本在会校、会注、会评方面都有问题,质量实在没有。你到上海时,可否调了看看,研究一下究竟怎样做才好?
14、张先生有一个佛界朋友“朗悟”和尚。朗悟和尚原先主持湖州城里的栖贤寺,后来又到杭州灵隐寺,有名望。这位朗悟和尚也喜欢玩古钱,深谙古钱的奥秘和学问,在云游四方时也注意收集古泉。
15、C.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16、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17、(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2分)
18、例三:《张氏妇》全篇异文对比:
19、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20、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二、灵隐寺僧某文言文翻译注释
1、下列句子中,与“黑为设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2、由以上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二十四卷本接近“手稿本”,在“手稿本”仅存半部的情况下,它显然有较大的校勘价值。
3、卷二:《劳山道士》至《柳氏子》二十六篇。
4、作者|杜荇,山东诸城人,笔名;徐庆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5、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灵隐寺某僧人,他因会茶道而出名,茶具精致。但他所所收藏的茶叶有几等,常常看客人的地位的高低来分别煮不同的茶给客人喝;那好的茶叶,如果不是不是地位尊贵的或懂得茶叶味道的人,一次也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官来到,僧人待他恭敬,拿出很好的茶叶,亲自煮水冲茶进献给他,希望得到客人的称赞。这个客人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上等的茶再煮水冲泡进献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并没有一语称赞。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怎么样?”贵官拿着茶杯拱手,说:“烫。”
7、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8、该本共四百七十四篇。其中有《龙》二篇,第一篇包括三则:第二篇一则,《王桂庵》和《寄生附》作一篇。
9、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狱:案件
10、张雨《自书杂诗册》(选页)粉花笺至正五年(1345年)7×3cm×24上海博物馆藏
11、单独校正“赵本”
12、B.众皆怪之怪:觉得……奇怪
13、请在这里“赞”和“在看”↓↓↓
14、卷二十二:《栖》至《大男》十五篇。
15、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煎茶、碎茶用具。
16、张雨居住过的茅山大茅峰及华阳洞天的版画形象,取自清版《茅山志》(茅山元符宫木刻版画)
17、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18、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9、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20、灵隐寺某和尚,因为茶出了名。他煎茶捣茶用的铛和臼都很精良。然而他所藏的茶叶有好几等,总是看客人身分贵贱来烹煮献上。其中上等的,不是贵客或者懂得品茶的人,一次也没拿出来过。有一天,有一位贵官来了,那和尚行礼拜见,态度十分恭谨,拿出上好茶叶亲自沏好奉献上去,希望得到称赞。贵官沉默不语,和尚感到疑惑不解。他又用上等的茶叶沏好了进奉给贵官。快喝光了,那贵官却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和尚急得忍不住了,向贵官鞠了一躬说:“茶怎么样?”那贵官端起茶碗来拱手说:“很热。”
三、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文言文翻译
1、②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2、灵隐寺地址就在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在杭州西湖的西北面,也属于西湖景区。灵隐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3、“赵本”: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者必进而大。
4、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15中考
5、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6、忠宣公当国时,以败扇障日,徒步往来,人往往不知其为忠宣公之子。
7、据考证,目前所见天策府宝铜钱根据形制判断或为铁母。
8、卷二十四:《周生》至《夜明》二十五篇。
9、(修身)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
10、卷十五:《甄后》至《司扎吏》二十二篇。
11、中国嘉德2010秋拍成交价313,600元
12、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13、“天策府宝”是古钱币史中以府宅为钱文的纪府钱币,铸造量极少。
14、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16、(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7、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日“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日: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18、D.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9、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20、文帝即位后,任命贾诩为太尉。贾诩七十七岁时,去世,谥号称肃侯。
四、灵隐寺僧某讽刺了哪一类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文言实词选择题。2分。D。去:文中当距离讲。
3、(取材于《宋史》《曲洧旧闻》)
4、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5、(译文)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客人并没有称赞的话语.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
6、杭嘉湖地区的善男信女们知道朗悟和尚喜欢形制特别的古钱,就都想方设法为之搜罗。
7、(15中考解析)BCDA从前有位朋友赠送红鲫鱼给孙禹年公子。(老佣人)回来后,主人问(他):“公子收到鱼,很高兴吗?”
8、(注泽)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g):用杆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9、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10、C.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11、A.唯汉阳阎忠异之异:诧异
12、先买飞来峰,永福寺,抛光寺门票45元。进去了一直走不要听导游向左走,介绍下20元五分钟。然后买再买灵隐寺门票30元
13、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14、印象福田|第五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
15、(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16、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17中考解析)(1)D(2)A(3)B(4)C(5)①只要稍微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待自己的父亲.②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
18、“铸雪斋抄本”:吴俗重城隍之神,木肖之,锦藏机如生。
19、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20、(18中考解析)ADCB(1)有人对贾诩说:“这个地方不可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2)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
五、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文言文题目
1、B.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2、紫粉笔含尖火燄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3、张雨《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轴》纸本104×6cm无纪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5、从后来的事实看,“《异史》本”在当年也没有出版,盖对另半部《聊斋志异》手稿本现世还一直存有渴望。该书的第一个版本应是1989年中国书店的影印版。1993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盛伟的校释本。
6、有人说,人生如戏,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上帝便给予了你一个舞台,让你尽情演绎自己的人生,但戏也如同人生一般,从谢幕的那一刻起,就宣告了这段过程的结束,与之同时新的一切又重新开始,如果说近代史上谁能诠释这个说法的话,我想这个人一定是李叔同。
7、卷十:《布客》至《澄俗》二十二篇。
8、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年薨,谥曰肃侯。
9、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10、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
11、B.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其家法也
12、宋季書學幾墜.荪壁老人始用率更書為法,一洗舉子俗書之(缪)谬。晚居金锺山,世罕見其蹟。鲜于公南來,當至元間,尚及接識故家諸名公,而老人特精楷法,公尤所敬服。盖行草可以中年習,楷書則未易臨模得也。觀此帖益信其尊尚云。方外張雨。
13、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4、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15、C.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留客吃饭,盐豉上有肉,众人认为他改变了父节俭的家风。
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7、满篇的“鬼怪”,这本书为何还能成为经典?
18、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19、张雨书法欣赏:行楷自书诗
20、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六、灵隐寺僧某
1、(注)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傕:音jué,用于人名。天子:指汉献帝。文帝:指魏文帝。
2、下午外出归来后看到同志来信,并将山东抄本聊斋送回,又附一函请你阅转山东人民出版社。现将书两函和信一并送你,请阅办。上次康老口头曾说过两本都无出版必要,只作一个校勘记,供研究者的参考即可。看这次他给山东的信,可知他是认为原稿还有发现的希望的。
3、子犹说:贫穷是有志者中常有的;节俭是人的天性,贫穷了不得不节俭,但是节俭的人不一定贫穷,所以说“人的天性,可是节俭不可以吗?有言道:吝啬是不可取的,节俭到吝啬的地步,那么即使金子玉器堆积成山,又跟乞丐有什么不同呢?
4、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5、钱体浑厚,手感厚重,笔画清晰,包浆圆润。保存状态。
6、三)文言文阅读(12分)2020中考
7、10月4日致灿然同志函并转来康老的信和山东抄本二十四卷本聊斋两函,均奉悉。灿然同志现在医院继续检查,康老给山东人民出版社的信,我们已录存后将原件转去,聊斋抄本当留待山东派人来取或由我处托便带去。康老给您的信附还。
8、父母早亡,生性敏感,思想顿悟,看透了人生无常与悲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佛家苦修,于是乎1918年他决定出家,1918年6月30日,李叔同正式出家,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其余一律不带,学生问他:“老师出家何为?”李叔同淡淡地说:“无所为。”学生再问:“忍抛骨肉乎?”他说:“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他的日本夫人得知此事后,带着孩子千里迢迢来灵隐寺劝他别出家,然而李叔同心意已决,连寺庙们都没让妻子进来,奈何妻子门外苦苦相求,终二人见了一面,以下就是二人对话: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9、例句:又以上一等烹而进之
10、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11、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根本的孝道。
12、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念:思念,怀念
13、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15、(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2分)
16、西湖很大,比较难回答你这个问题,从灵隐坐K7,Y1可以到西湖的多个景点,从湖滨到城站打车起步费就够了,从杨公堤打车就得二十几块了
17、D.去城二十里去:到……去
18、和“手稿本”对比,大体是该本第三卷,是“手稿本”第一册;第九卷,是“手稿本”第二册;第十二卷,是“手稿本”第三册;第二十一卷,是“手稿本”第四册。“手稿本”一册也就是一卷,自八卷分为二十四卷的痕迹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