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勾践事吴
1、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2、文种在越国面临亡国的危险时仔细分析了吴越的实力对比,明确提出在国力衰败时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吴国的一切要求,为越国恢复实力尽可能争取时间。与此同时要利用忍辱负重争取来的宝贵时间大力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要复仇就必须积攒钱粮,否则战士们就只有饿着肚子上战场。而要积攒钱粮就必须劝农桑并进行战略储备。
3、那些明智理之士,把他的住宅打扫清洁,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肉。越国未仕而游学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4、对外实行韬光养晦战略:利用吴楚齐晋的矛盾
5、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也就是前494年,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
6、其一尊奉天地、敬事鬼神,以求得天地鬼神的福佑。这其实是当时人们的一种迷信观念,并无多少实际意义。
7、可以肯定的是,越王勾践灭吴,成为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已经距离列国争霸的战国时期不远。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病逝,勾践死后,越国发生了“越人三弑其君”的惨剧,朱勾杀死父亲越王不寿后即位为王,成为越国在战国前期重要的一位君王,朱勾作为勾践之后越国国势强,武功显赫的霸主,灭滕国、郯国,讨齐国灭缯国,越国在战国初期显示出了难得的霸主气象,延续了春秋时期的大国之风,然而,越国在越王朱勾、越王翳之后很快便迎来了无休止的内乱,整个战国中后期,越国都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在南方大国楚国的不断侵入缠食之下,越国已经不复大国之象,终在秦灭六国之战后灰飞烟灭。
8、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因战争结下仇怨。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在伍子胥的辅佐下日夜勤兵。得意之时的勾践铸成“王者之剑”,欲灭吴国而后快。不想,夫差已攻进“剑庐”,伍子胥领兵已渡过大江。勾践大败。大兵压境,越国危在旦夕,范蠡提出降吴的主张。为保留一线复国的机会,勾践接受了范蠡的意见,降吴为奴。勾践从此为吴王养马、拉车,为了复国的大志受尽屈辱。苟且偷生中,默默等待着。
9、越国历来有重视水军的传统,迁都后勾践建立了一支拥有八千名士卒、三百艘战舰的强大水军,使越国足以和齐国、楚国这两个拥有庞大水军的国家相抗衡。越国疆域从山东绵延到浙江,陆路运输多有不便,有了强大的水军就可以保障水上运输的安全。
10、会盟之前,勾践按照历代霸主的惯例,向周天子进贡,周天子得到了贡品,也乐于做个顺水人情,派特使在会盟仪式上正式授予勾践“伯”(即霸主)的称号,并将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用的祭肉赏赐给勾践,这在当时叫做“天子赐胙”,是极高的荣誉。
11、典 故: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12、第当时另一个大国——楚国一直是越国的盟友,对勾践称霸中原持默许态度。当年吴王阖庐攻陷过楚国都城,楚国一直耿耿于怀。勾践灭吴,楚国也帮了越国不少忙,当然,越国也给了楚国大量好处,包括大片吴国的土地。
13、利用外交战对吴国进行和平演变,削弱其国力,具体而言文种向勾践提出九大计策:
14、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称霸于天下。
15、我虽然知道这样腰身会和脖颈不相连、头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于是,他日果然和吴王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继而大举围攻吴王王宫,城门失守,擒获夫差,杀死吴相。消灭吴国二年以后就称霸了。这是首先顺应民心啊!
16、《勾践灭吴》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但说理严密,刻画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17、好像是林则徐撰过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不大刚不刚的倒无所谓,只是“无欲”的确相当难做。且不说那些受骗的老头老太太们,就是这世上的事情哪个又不因为“欲”而引起的?比如哪个妹子想吊你,你如果不在意,就照样心安理得的吃饭睡觉打豆豆。
18、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19、其次,写勾践为打败吴国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准备。后,写勾践出征灭吴,一举获胜。作者虽从请战开始,但重点依然落到勾践雪耻复仇这一点上。
20、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二、勾践事吴原文注释及翻译
1、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2、前478年,越国再度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一蹶不振。
3、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4、其四献上美女惑乱吴王心志,消磨其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西施、郑旦两大美女由此被送入吴宫,关于西施、郑旦在灭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史学家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西施、郑旦只不过是越国献给吴国的礼物,用以消磨吴王的心志;也有人认为除此之外西施、郑旦还肩负着刺探吴国情报的使命。
5、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6、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勾践派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吴军看得出神,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吴王阖闾脚拇指。吴王阖闾被迫撤军,军队退至七里,吴王阖闾因伤重去世,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诉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7、前476年,越王勾践觉得灭吴时机成熟,再次起兵伐吴,大败吴军,进而包围吴都三年。前473年,越军攻入吴都,吴王夫差求和不成,自杀身亡。据说吴王自杀的时候,想起了伍子胥,正是因为不听子胥之言(还将他赐死),才有今天的下场,死后再无脸见他,临终前把自己的脸遮住。
8、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前475年,越兵围困吴国。前473年,越兵攻入吴都,吴国灭亡。
9、第几年前吴王夫差在黄池之会上,以武力胁迫诸侯,取得了主盟者的位子,而越国又灭掉了吴国,勾践携灭吴之威剑指中原,无人敢撄其锋,皆避让三分。
10、战国,以周贞定王 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家,晋国名存实亡,七雄格局形成为始,司马迁做《资治通鉴》时,则是把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作为战国的开始。另外,还有以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作为战国开始之说,目前史学家公认的战国之始,是依司马迁所定之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战国之开始。
11、其,代词,代指四方之士,可译作“他们”.之,前面一个是助词,“的”;后面一个是代词,代指四方之士,“他们”载,动词,“装载”的意思
12、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13、勾践:春秋时越国的国君,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65年在位。吴:即春秋时吴国的国君夫差。
14、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15、”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召集将士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
16、第当时晋国、齐国两个大国国内卿大夫之间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不愿在邦交上花费更多精力,既然之前已经向吴国妥协,那么继续向越国妥协也无妨。同时勾践对鲁国、宋国等小国则施加恩惠,将之前吴国所侵占这些国家的部分土地还给了各国,令他们对勾践感恩戴德。
17、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18、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19、勾践在被包围之后追悔莫及,当初不听范蠡的建议,落到如此地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范蠡又建议他向吴王夫差求和,委曲求全,暂时向吴王称臣,以图再起!勾践想了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喟然叹息道:“难道我将这样了结一生吗?”大夫文种安慰他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yǒu,有)里,晋文公重耳逃亡翟国,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国,后都能成就王业霸业。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20、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勾践事吴感悟
1、其八劝农桑、通商旅,鼓励生育,积攒财富。
2、伍子胥认为不杀勾践必留后患,夫差却不以为然,一个亡国的奴隶,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伍子胥劝说吴王,切不可相信勾践。但勾践的谨慎行事,使得吴王渐渐地放松了警惕,伍子胥的所有谏言也被他当作耳旁之风。勾践和范蠡在暗中逐渐得到了转机,并被夫差准予回越国。回国后勾践仍然谨慎从事,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休养生息。
3、公元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
4、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5、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羞愧,拔剑自杀了。之后,越国以庞大的水军船队,经浙江,绕东海北上,攻占琅琊(今山东胶南),到达琅琊港的戈船(船身下装满刀)就有300艘之多。从此,越国称霸中原,勾践遂成为春秋未期后一位霸主。
6、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年,期间勾践还采用了文种的计策:离间吴国君臣,让吴王将伍子胥赐死;把越国的奇珍异宝送给夫差,以消除他的戒心;把美女西施献给夫差,以消磨他的志向。特别是美人计这招管用,西施乃中国“四大美女”之首,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夫差也不能例外,他对勾践这几年的表现很满意,认为勾践是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了。
7、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裔,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儿子被封在会稽,恭敬地供奉继承着夏禹的祭祀,经过二十多代后,传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时候,不断开疆拓土,国力大增,开始自称越王(估计也是和楚国学的),并与吴国争霸。允常逝世后,儿子勾践即位,史称越王勾践。
8、越王为会稽山战败的耻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得和吴国死战,就身体不安于枕席,吃饭不尝丰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听钟鼓音乐。三年里,煎熬身体,耗费精力,唇焦肺干。在内亲近群臣,在下供养百姓,用以招徕他们的心。如果有甜美的食物,不够分的话,自己就不敢吃;如果有酒,把它倒进江里,和人民共同享用它。自身亲自种来吃,妻子亲自织来穿。吃的禁止珍异,穿的禁止过分,色彩禁止使用两种以上。
9、越王勾践之所以后能打败吴王夫差,是因为越王处在不利的时候,善于韬晦,不露锋芒,暗中积蓄力量,然后抓住机会,转败为胜。
10、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11、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于干遂。
12、按照春秋时代的惯例,成为霸主一般要在诸侯会盟上成为主盟者,也就是盟主,这表明各国对霸主地位的承认。勾践灭掉吴国后,随即与晋国、齐国等诸侯国在徐州(在今山东滕州市境内)会盟,这也是越国第一次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并顺利被诸侯推举为盟主。以前越国在中原诸侯国眼中就是个蛮夷小国,几百年来无数次会盟就从来没有叫过越国,为什么越国第一次参与会盟就成为主盟者了?这里面有三点原因:
13、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
14、上述这些还只是能说明越国的强大国力,真正能体现勾践霸主地位的是他先后介入邾、卫、鲁三个诸侯国的内部政治斗争。
15、文种敏锐意识到:吴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代霸主实际上已损害到楚、齐、晋等老牌霸主的利益,尤其是楚国险些被吴国所灭,而晋国作为与楚国争霸的老对手本来极有可能成为吴国的外援,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吴国的日益强大对齐、晋的霸业也构成严重的威胁,越国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纵横捭阖从而成功构建起庞大的反吴联盟。
16、越王勾践,姒姓,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期越国国君。越王勾践刚即位时,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南)大败吴国,使得吴王阖闾重伤而死。两年后,又被吴王夫差击败于夫椒(无锡太湖马山),带领5千残兵退守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被迫向吴求和,一度为夫差服役三年。被释放回国后重用范蠡、文种等能臣,养精蓄锐,厉兵秣马,使越国国力迅速增强。终于在勾践24年(前473年),一举吞并吴国,进而迁都琅琊,窥视中原,会晋、齐、鲁等诸侯于徐州,并致贡周室,成为春秋后一个霸主。
17、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所以老子说:"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称霸于天下。越王勾践之所以后能打败吴王夫差,是因为越王处在不利的时候,善于韬晦,不露锋芒,暗中积蓄力量,然后抓住机会,转败为胜。它说明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人处于不利地位时更应采用柔顺的手段,才能转弱为强。
18、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建立了节度,恢复了常规,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
19、越王勾践五年(前492年)五月,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向吴国臣服,越国群臣都送到浙江之上。临水路上人们堵塞了通道,送行的军车一直到固陵。越王勾践仰天长叹,举杯向众人,痛哭流涕,默无所言。到了吴国之后,勾践被困会稽,叹气说:“ 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文种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后都称霸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
20、公元前490年,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
四、勾践事吴的文言文翻译
1、其二不惜重金馈赠吴国君主权臣,离间吴国君臣关系,扰乱吴国朝政。
2、某男对某女说,我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想和你在一起。某女回答到,我也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可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晚上回来的路上突然想起,我已经有多少年没这个勇气了?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这个畏头畏尾俗不可耐的样子的?回家以后赶紧下手又买了一本《庄子》,我发誓:今年不再买书了,否则就剁手。
3、三月,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蠡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
4、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掉吴国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大家也知道他成了春秋时期后一位霸主。不过,灭掉吴国并不意味着勾践就是霸主了,他为了成为霸主还做了哪些事情?当上霸主之后他又有哪些举动呢?
5、卧薪尝胆wòxīnchángdǎn(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正音)尝;不能读作“cánɡ”。(辨形)薪;不能写作“新”。(近义)发愤图强宵衣旰食(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联合式。(辨析)~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发愤图强”只是浅显的陈说。(例句)六十年代初;我国人民~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上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英译)stooptoconquer
6、越国灭亡吴国,是春秋末期的一件大事,但是越国野心不大,因此没有逐鹿中原,而是称雄于长江中下游,淮河以东流域,史载越国"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然而,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作为春秋后一个霸主,在即将进入的战国,却迎来了更大的国家危机。
7、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