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全文及译文
1、11冉求曰:“非不说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汝画。”
2、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éng)。”子曰:“枨(chéng)也欲,焉得刚。”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3)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5、(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6、试译:孔子说:“好好侍奉父母,提建议要恭敬柔和;假如父母一时不乐意接受,态度仍然要恭敬,虽不轻易放弃自己建议的初衷,却仍然精心服侍,毫无怨言。”
7、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8、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9、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10、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11、(2)齐:整齐、约束。
12、(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3、11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牲,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14、(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15、(译文)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后完成。”
16、(注释)①《韶》:舜时的乐曲名。②美、善:美指声音,即艺术形式方面;善指思想内容方面。③《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17、(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旧仇,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很少。”
18、(5)孟孙:指孟懿子。
19、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y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0、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二、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百度云
1、试译:孔子说:“人的过错,是根据人的类型不同而各不一样的。虽然如此,只要观照过错,就知道仁了。”
2、10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hào)谋而成者也。”
3、(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5、高考,绝不简简单单是一个人的传奇
6、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7、(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8、译文: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9、(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11、6君子不以绀緅(gàn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zhěn)絺绤(chīxì),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mèi)。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又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sāng),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shài)之。羔裘玄冠(guān)不以吊。吉月必朝(cháo)服而朝(cháo)。
12、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7、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8、(注释)①如礼何:拿礼怎么办,意即礼对他已没有什么意思了。下文“如乐何”义同。
19、(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看他的所做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20、(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三、论语全文及译文论语网
1、26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shuò),斯疏矣。”
2、14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4、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5、16子曰:“加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6、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9、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1、试译: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虚华。文采和质朴均衡发展了,才能修养成君子。”
12、(2)以:连接词,与“而”同。
13、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14、试译:孔子评价子产:“有君子品质四点:他要求自己谦谨严格,为君王做事十分敬业,爱养百姓多有恩惠,使用民众公正合理。”
15、20子曰:“语(yù)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欤。”
16、(译文)颜渊、子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1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8、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19、试译:孔子对鲁国掌管音乐的太师讲解演奏的心法,说:“音乐演奏,是可以了然于胸的:起奏时主题集中,继而充分展开,纯正和谐,明朗晓畅,源源不绝,这样一气呵成。”
20、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四、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视频朗读
1、(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
2、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3、试译:孔子说:“参啊,我的道是用‘一’贯通的。”曾子应声说:“噢。”孔子走了,其他门人问曾子道:“什么意思?”曾子说:“他老人家的道,就是忠恕,没别的。”
4、试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试译:孔子在陈国,说:“回家吧!回家吧!我们家乡那些学子豪气冲天,简单率真,文采又好,不知道该怎么调教啊!”
7、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8、试译:孔子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夫子对此发誓说:“我要是不去,天都不会理我!天都不会理我!”
9、(注释)①约:贫困。②利:顺从。
10、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1、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2、(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3、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试译:陈司败问:“昭公懂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做个揖,靠近去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莫非君子也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来夫人,夫妇同姓,不便称夫人为吴姬而称吴孟子。鲁君要是懂礼,谁还不懂礼呢?”巫马期后来把这话转告了孔子。孔子说:“丘真是幸运,一有差错,就有人知道。”
15、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16、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论语》。它与《孝经》都是汉初学习者必读之书,是汉人启蒙书的一种。汉朝人所注《论语》,已亡佚殆尽,今日所残存的,以郑玄注为较多,因为敦煌和日本发现了一些唐写本的残卷,估计十存六七;其他各家,在何晏《论语集解》以后,就多半只存于《论语集解》中。《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就是用的何晏《集解》,宋人邢昺的《疏》。至于何晏、邢昺前后还有不少专注《论语》的书,可以参看清人朱彝尊《经义考》,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和吴检斋(承仕)《疏证》。
17、试译:孟武伯问:“子路仁吗?”孔子说:“不晓得。”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派他去管兵赋。仁不仁呢,我不知道。”“那,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嘛,千户人家的大邑,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派他去主管。他仁不仁,不知道。”“公西赤怎么样?”“赤啊,系好腰带,站在朝廷,可以和外宾对话。仁不仁不知道。”
18、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老师主动打听的,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才得以了解的。老师了解国情的办法,也许跟别人的办法不同吧?”
19、(注释)(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2)时习:按时温习。(3)说(yuè):同“悦”。(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5)愠(yùn):怒。
20、(注释)①林放:鲁国人。②易:驰,铺张。③戚:哀伤。孔子本来是主张“哀而不伤”,感情不过分的,但与其铺张浪费,就宁肯悲哀过度了。
五、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下载
1、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4、13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tántái)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5、(注释)斯:此,这。节:节制,约束。
6、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 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7、22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知智者乐,仁者寿。”
8、(注释)①侍:指立传。若坐侍,则称侍坐。②盍:“何不”的合音字。③衣:此字是唐以后加上去的,应去掉。④敝:坏。⑤伐善:夸耀自己的好处。伐,自夸。③施劳:表白自己的功劳。
9、试译:孔子说:“干事业,明白其中道理的,不如喜欢它的;喜欢它的,不如其乐无穷的。”
10、(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11、试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胳膊一弯就是枕头,也乐在其中嘛!乱搞得来的富贵,我看都是浮云。”
1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试译:孔子说:“直到天寒地冻,才知道松柏是坚持到后,风采依然啊!”
14、20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5、(译文)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16、试译: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人交往,相处越久,人家越敬重他。”
1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18、(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19、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0、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六、论语全文及译文
1、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试译:进朝廷的大门,动作收敛,好像没有容身之地。站,不站中门;走,不踩门坎。经过君王宁位(zhùwèi)旁边,神色庄重,步伐快捷,连说话都感到不应该说。提起下摆走上堂去,举止收敛,屏住气息好像不呼吸一样。出来后,走下一级台阶,脸色轻松,心情愉悦。走完台阶,继续前行,快步如飞。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恭恭敬敬。
3、(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4、(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6、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注释)①喻:明白,懂得。
8、里仁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9、(注释)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其: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他们的”。这里到底是代指父母还是儿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
10、(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