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版翻译
1、(20北京·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2、一板已自布印(已经,副词。下文“第二板已具”中“已”同此)
3、文章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4、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5、高可二黍许(大约)
6、今义:向外透,冒失,冒充等
7、以:用,拿。为之:这里是刻制活字模。之,代指活字。者:……的(原因)。文理:本指花纹,这里指树木的纹理质地。兼:又。燔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讫:终了,完毕。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殊:极,绝。殊不:一点也不。
8、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
9、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10、D、又为活板(发明)则字平如砥(磨刀石)
11、若止印三二本(印刷,动词。下文“板印书籍”、“五代时始印五经”、“欲印”、“若印数十百千本”、“此印者才毕”中“印”同此)
12、A.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
13、更(gēng)互:交替、轮流。
14、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
15、文理:纹理,质地。文通“纹”,花纹。
16、(乙)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年代:南朝宋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能力。
18、答: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奇字旋刻。拆板活:火令药熔。
19、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2分)
20、(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二、活板翻译一句一译
1、设:设置。其:指铁板的。以:用,拿。和:混合。冒:蒙,盖。之①:代词,这。之②:代“铁板”。
2、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4、(2)“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
5、(1)使……坚硬(2)靠近(3)恰好(4)一会儿
6、C.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7、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
8、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9、答:(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10、(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2分,每句1分用自己的话则不给分。)
11、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2、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4、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15、C.“砥”,磨刀石;“就”,完成。
16、理解:说明活字的制作过程。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说明了活字比较薄,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17、(翻译):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好。
18、(1)用火烧使它坚硬
19、(范)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20、(例句)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三、活板翻译及原文
1、理解: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印刷数量越多,印刷效能越高的优势。
2、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极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3、(翻译):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4、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而乙文则是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
5、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6、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2分)
7、理解:“拆版”是活板排版的后一道工序,可以利用特殊的药物来完成,掉落下来的字模可以重复使用。
8、(译文)(乙)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9、活版印刷的大特点是活,有五活:“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的。
10、激活版就是二手货或者返修货、翻新货。所有的苹果设备刚购买来都是未经激活的,需要自己进行激活的,原因是设备的保修期从你激活的当天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已经激活的必然是被使用过的。
11、———————————
12、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13、A、薄如钱唇(边缘)每字为一印(字模)
14、A、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15、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16、(2)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地震,大家急忙跑到外面。
17、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18、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
19、选出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
20、满铁范为一板(当作)
四、活板翻译简洁
1、(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翻译):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
3、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
4、C.理解不正确,这句话是将“胶泥烧制字模”与“木头制作活字模”进行比较,突出“胶泥烧制字模”在“拆版”环节中的优点。
5、(1)重点词语:如,好像;砥,魔刀石。句意: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
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首先要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两篇文章,然后根据提示提炼概括作答。“活板”重在体现一个“活”字,解决了雕板印刷中“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而“造纸术”弥补的是“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缺点,即“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两者都使技术变得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7、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8、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9、阅读《指南针》一文,完成5——6题(4分)
10、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汇总
11、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12、《活板来》活版印刷源的特点是活,有五活:“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的。
13、A.翻译不准确,句意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14、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像毕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
15、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16、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
17、①不易变形②“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的方向
18、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19、(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0、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
五、活版翻译
1、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尚:副词,还。盛:大规模地。为:动词,做。之:代词,代“板印书籍”。
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3、用词准确也是本文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松脂等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熔化,用“熔”。
4、本文抓住特点,说明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形象。写活字版印刷,紧扣“活”字,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艺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写制版是按照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加以说明的。
5、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6、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7、(例句)若止印三二本。
8、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9、(乙)余适客稷下①,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2)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此真之奇变也。
10、活板排版六个步骤:答:设置铁板→纸灰冒之→板上置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
11、(1)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
12、(翻译):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铁板上的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
1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
14、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雕板,名词)
15、答:如果只印刷两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时间跟雕版印刷的功效是类似的,不能体现活字印刷的优越性。
16、答: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详细介绍毕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1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及测试卷汇总
18、答:①大量印刷速度快;②排板速度快;③添补新字速度快;④拆板速度快。
19、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
20、“板”同“版”。(示例)板印书籍。
六、活版翻译
1、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文”同“纹”。(示例)文理有疏密。
4、火烧令坚。(省略宾语“字印”)
5、就:靠近。“持就火”即“持之就火”。炀:烤。之:指铁板。稍:稍微。则:就。其:指排好的字模。
6、(“为……所”表被动)
7、C.钱帅登之辍耕之垄上
8、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9、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
10、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冒)
11、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